近期,北京气温异常攀升,仅街边站立八分钟,人脸便红得发烫。前两天,尽管降雨,但湿度高达90%,仿佛身裹保鲜膜,闷热难耐。外出归来,全身黏腻,防晒措施不周还遭受了晒伤。通过手机浏览,发现众多网友纷纷抱怨,称此为南方特有的湿热天气,而我却是首次遭遇如此极端的天气状况。
气象部门指出,北京七月最高体感温度已飙升至40度,远超往年同期。南方居民表示,他们那里的夏天通常是潮湿炎热,而我们北方以往则以干热为主。然而,如今湿度急剧上升,北方居民感到难以承受。上周,一位老人在地铁站口中暑,被送往医院治疗,连续三天挂水后才得以出院。
商场门前,售卖冷饮的摊位生意火爆,销量激增三倍,而售卖遮阳伞的店铺也因货源告罄而暂停销售。公司为员工发放了盐汽水,食堂也调整了菜单,供应绿豆汤和凉拌菜。尽管如此,仍有人对此不以为意,我看到街上还有穿着短袖短裤的人,预计夜间可能会出现上火的情况。
在朋友圈中,频繁出现东北旅游攻略的分享,哈尔滨一词成为热门话题。小区业主群里,大家讨论是否需要购买机票来避暑,有人指出哈尔滨的气温比北京每天低十度。房产中介发布广告称,黑龙江的民宿预订量增长了五成,一家连锁酒店推出的“清凉套餐”更是迅速售罄。
傍晚六点钟过后,街道上开始热闹起来,许多年轻人相约前往室内游乐场所消遣。一家新开的24小时书店内座无虚席,空调温度调得相当凉爽。与此同时,建筑工地已暂停施工,施工人员表示从今日起将发放高温津贴。社区张贴了降温提示,呼吁老年人和儿童、体弱者减少外出。
©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内容仅作为个人学习、研究以及欣赏!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