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以盼,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终于如约而至!据智东西8月9日报道,2025年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于周五在北京亦庄盛大开幕。该展览占地约5万平方米,汇集了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其中包含50多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整机的企业,展品总数超过1500件,更有100余款新品首次亮相,仿佛一座热闹非凡的机器人主题乐园。
在北京立秋后的首场大雨中,倾盆大雨并未减退观众的热情,场馆内人潮涌动,几乎挤满了人,行走都变得困难。智东西团队在三大展馆中穿梭,累计步行超过2万步,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逛展观察。
今年,”具身智能”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形机器人的产业热度持续攀升,新技术、新功能、新融资、新演讲接连不断。在本届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的参展商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A馆有至少22家、B馆有至少29家、C馆有至少8家,几乎所有设有表演的展台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众多机器人竞相展示自己的技能,无论是口才、可爱表现,还是高难度的动作,如飞翔、潜入,它们都能轻松完成。它们能进行格斗、踢足球、跳舞、弹钢琴、打麻将、搭建积木、敲打架子鼓、搬运重物以及进行收纳和分拣等令人惊叹的技艺展示。此外,它们还提供调酒、制作咖啡、制作煎饼、配送服务、讲解解说等周到的服务。还有一些机器人凭借其高颜值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它们被称为“赛博仿生人”和“赛博宠物”。
在展馆外,宇树科技的京剧风格机器人向观众挥手致意,展现着互动的魅力。展品中的机器人实用功能令人目不暇接,涵盖了家庭陪伴、医疗护理、工业生产、水果采摘等多个领域,还包括防爆灭火、应急救援、生产线巡检、电站操控等应用。
参加机器人大会,怎能错过那些令人捧腹的花式“翻车”场景!即使是机器人出现失误也颇具观赏性,例如它们走路时摇摆不定、倒地抽搐、停滞不前、摔倒后被抬走。还有一些顽皮的机器人被工作人员推、拉、拖、拽,整个表演场面生动有趣。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机器人现在可以购买了!
在线上,京东设立了专门的机器人专区,而线下则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和机器人大世界中展示并销售来自41家参展企业的超过100款产品。全球首个实体智能机器人4S店、智能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以及机器人大世界的文创区,消费者都可以使用消费券来享受优惠价格。
京东近期举措非凡,宣布将投入超过百亿资金于智能机器人领域,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动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并帮助100个品牌进入超过百万个终端市场。
概括来说,若要深入了解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最新动态,世界机器人大会无疑是观察的最佳途径。
回顾2016年的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当时的展品以功能型为主,人形机器人多不具备行走能力,外观设计简陋,看起来更像是一些功能单一的大号玩具。
历经9年的发展,机器人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一点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众多人形机器人已经能够承担各种工作,包括家庭陪伴、科研教育、导览讲解,甚至可以在餐厅、超市、医院、工厂等特定场景中“工作”。
在参观完180个展台、4S店和机器人餐厅后,我们总结出以下10点观察:
1、机器人产业正迎来爆发期,全国主流媒体和投资者纷纷涌向亦庄。地方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参展热情高涨,北京、广东、湖北、四川、浙江、杭州、成都等地均有参展。
2、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新秀成为展会焦点,人气、展位面积和影响力都遥遥领先,成为展台吸引顾客的亮点。相比A馆和B馆的热闹场面,侧重底层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C馆则显得较为冷清。
3、老牌机器人厂商趋于低调,许多细分赛道的机器人企业未参展。往年A馆和B馆的消费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各占一半,而今年工业机器人展区明显缩减。
4、人形机器人价格透明,最高售价近百万,大部分定价在几十万元,也有少数几万元的产品,如众擎PM01售价8.8万元,宇树G1售价9.9万元。
5、继机器狗之后,人形机器人加速场景化应用落地,不再仅仅是展示,而是真正探索替代人类作业的场景和方案。
6、展品演示丰富多样,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形态、功能、场景基本相同。
7、人形机器人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摆脱人工控制、独立自主,翻车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暂时无需担心人形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工作,相反,它们还会增加人类岗位需求——至少需要1人遥控、2人作为护工。
8、寻找落地场景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重要课题,消费动力仍有限。目前订单主要来自营销、文娱、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工业制造等领域,距离走进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尚未出现一款能够打开消费者钱包的产品。
9、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有限,具身智能的数据、算法、落地部署门槛成为业界难题。
10、下一步重点是群体智能。在本届展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多机协同作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