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8岁的那艺娜身着艳丽的红裙,披散着金色长发,于舞台上伴随着强劲的电音演唱《爱如火》之际,台下的数千观众齐声发出一致的“退票”呼声。这并非一场普通的演唱会,而是一场精巧的情绪实验——仅需99元,观众就能体验到长达两小时的极致欢笑,几乎让人窒息的荒诞盛宴,这场活动正在重塑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杭州演唱会上的“翻车”事件开启了新的篇章。在那次演唱会上,那艺娜假唱童声演绎的《苹果香》引起了观众的强烈不满,本应的“退票”呼声本该结束这场演出,却意外地引出了戏剧性的转折。艺娜毫不羞涩地将假唱的童声与表演自然地结合,观众也默契地随着节奏跺脚、合唱,将原本的抗议转化为了欢乐。从此,“退票”不再是一种抗议,而是娜家军进入狂欢的信号——一声“退票”响起,全场立刻进入狂热状态,电音、土味正拍、硬核的吐字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集体释放压力的仪式。
该荒诞剧的精髓体现在“不完美即是完美”这一理念上。观众们看到那艺娜将“考四六级”误听为“四十六级”,以及她理直气壮地质问“我为何要向朴彩英道歉”时,所有传统的规范在笑声中瓦解。与其说观众在享受音乐,不如说他们正在享受一种“无需拘泥于体面”的自由。
2025年,随着演唱会票价普遍上涨至500元以上,那艺娜的99元票价仿佛成了市场上的“价格杀手”。然而,这种低价策略背后隐藏着巧妙的商业策略,以一顿火锅的费用换得三小时的精神放松,给年轻人带来了一种“占小便宜”的愉悦。
从“娜婴献声”到“爱如火,圈如钱”,团队有意放出争议性内容,引导观众在玩梗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创作。一场演出所激发的二创视频,其传播力往往超过原版视频。当主流演唱会还在竞争唱功和舞美时,那艺娜通过方言与俄罗斯弹舌的混搭,以及土味正拍与精致审美的对比,精准地触动了年轻人对“被代表”的疲倦。她的“不专业”反而成为最稀缺的“真实感”。
这种消费模式正在重塑文化市场的规则。在五月天邀请F4重聚引发“情怀税”争议之际,那艺娜以99元的价格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与其仅仅销售回忆,不如创造一个让人可以尽情释放天真的短暂乌托邦。据数据显示,她的巡演促进了超过2000万元的跨城消费,这表明情绪经济已经从线上的网络梗玩转到了线下的实体经济领域。
艺娜的巡演犹如一场现场行为艺术,每一场演出都因集体互动而呈现出独特的变奏。例如,杭州站的“四十六级”误听和石家庄站的“四老父母”梗,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片段。在传统观念中,童声假唱、跑调破音被视为演出事故,但在艺娜的舞台上,这些却成就了“真实比完美更动人”的反高潮体验。演出中,没有VIP区和普通席的区分,前排粉丝和后排观众共同分享着同样的汗水和笑声。
艺娜现象并非偶然。随着“难听”一词频繁登上热搜,以及“为情绪买单”成为主流,这场看似荒诞的戏剧实则反映了年轻人对精致主义的无声反抗。99元的门票,买到的不仅仅是笑声,更是一张进入“允许自己不体面”俱乐部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