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初,辽宁抚顺红河谷景区的摄影师唐先生在拍摄过程中不慎丢失了一只洞洞鞋的鞋花。随后,他在河道中意外地找到了一只同款的鞋花,用它来修补了自己的鞋子。
在继续行走的过程中,唐先生注意到河道中散落着大量的鞋花,这些鞋花大多是游客在漂流时脱落的洞洞鞋装饰配件。于是,他决定采取行动,每天捡拾这些鞋花,最终将鞋面“补满”。
行动升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先生的捡拾行动日益频繁。他坚持了超过一个月,平均每天捡拾300多个鞋花,累计收集超过1万个。这些鞋花在寝室里堆放成了小山。
双重动机
唐先生捡拾鞋花的行为源于两个动机:一是他对鞋花样式的多样性以及美观性的兴趣,享受收集的乐趣;二是他的环保意识,他主动清理河道垃圾,将捡拾鞋花变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到点儿就去捡”。
环保的重要性与公众参与的价值
鞋饰上的塑料花若长期沉积在河流中,将对水土造成污染。唐先生的捡拾活动实际上是对微塑料垃圾的清理,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
网友评论:“他拾起的是遗忘的饰品,回馈的是对自然的体贴关怀。
这一事件激发了关于“环保不必依赖宏大叙事”的讨论:将个人兴趣与责任感相结合,日常的持续努力同样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例如,网友纷纷效仿清理景区垃圾)。
与传统赶海活动相比,从“捡拾海鲜”转变为“清理鞋花”,突显了旅游垃圾管理的紧迫性。
©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内容仅作为个人学习、研究以及欣赏!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