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正式揭开了特朗普总统修订版“对等关税”行政令的神秘面纱,具体执行细则随之浮出水面。
根据美国海关最新发布的通告,上周特朗普总统签署的行政令附件一中所罗列的69个国家或地区,其进口商品自美东时间2025年8月7日午夜起,将迎来10%至41%不等“对等关税”的洗礼。而美国的主要贸易盟友墨西哥与加拿大,也分别迎来了25%和35%的额外关税负担。即便巴西的“对等关税”仅为最低的10%,但美国却从8月6日起对巴西产品加征40%的关税,总税率一跃升至惊人的50%。此举,无疑是对巴西政府施加压力,以期其终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
央视报道,8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透露,特朗普总统已基本敲定对多国实施新一轮关税,谈判桌上亦无丝毫妥协之意。这包括对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巴西施加50%的重税、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以及对瑞士征收39%的关税。
“对等关税”的阴影逐渐笼罩美国消费者。特朗普总统宣布实施新关税政策之初,众多企业为保市场份额,毅然决然承担了新增关税的成本。以日本汽车为例,尽管占据美国进口总额的28.3%,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售价却波澜不惊。然而,日本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至5月期间,日本出口至北美市场的汽车价格却大幅下跌17.7%,暗示着关税提升的成本主要由企业默默承担。
然而,随着企业维持价格稳定的手段逐渐枯竭,特朗普总统加征的关税正逐渐转嫁至消费者身上。除了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玩具制造商美泰和孩之宝等先前警告关税将导致价格上涨外,生产洗衣粉、纸尿裤、卫生纸等日用品的宝洁公司也宣布,从8月开始将对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产品平均提价2.5%。
即将到来的“对等关税”可能进一步推高美国销售商的产品售价。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预测显示,美国物价将在短期内上涨1.8%,相当于到2025年,每个美国家庭平均将损失24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2万元)。
在7月25日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美国童装品牌卡特公司的首席财务官理查德·韦斯特恩伯格(Richard Westenberger)直言不讳,公司不打算继续经营因关税而降低利润率的企业。他强调,如果关税成为成本结构的长期增加,公司必须寻找应对策略来消化这部分成本。以电脑产业为镜,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研究洞察如炬,预示着一场“对等关税”的风暴。若此政策如约而至,电脑、电子及光学设备的价位或将短期内飙升18.2%,长期内更是可能攀升7.7%。央视新闻报道援引美国商务部数据,自美国对多国实施高额关税以来,今年6月,美国本土电脑价格已同比激增约5%,涨声四起。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尽管“对等关税”可能短期内对某些商品影响有限,但其涨价效应犹如蝴蝶效应,波及范围之广,难以预料。若关税之锤砸向上游资源产品,其成本之重,或将如影随形,转移到制成品之上,进而引发一系列价格连锁反应。
关税的阴影,远不止于商品价格的攀升。
据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精算,自8月7日“对等关税”政策如约拉开序幕,美国消费者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体有效平均关税率预计飙升至18.3%,这一数字自1934年以来未曾有之,更是远超特朗普总统第二个任期伊始的2.4%。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一针见血,指出这一关税巨浪将无情地推高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通货膨胀的阴霾也将随之弥漫。
更为严峻的是,耶鲁大学的预测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经济增长的警钟。在新的关税政策笼罩下,美国2025年和202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预计将遭受重创,降幅高达0.5个百分点。而失业率,这个敏感的指标,也将因关税的拖累而攀升,预计到2025年底将上升0.3个百分点,2026年底更是可能攀升至0.7个百分点。关税的利刃,正无情地割裂着美国经济的肌体。
7月30日,美联储利率决议尘埃落定,鲍威尔主席在随后的记者会上,一语道破关税的“潜规则”。他指出,部分商品价格已悄然显现关税的痕迹,然而,关税对整体通胀的全面影响,仍需我们持续观望。据目前的数据分析,核心通胀中约有30%至40%的成分,已被初步锁定为关税的“功臣”。鲍威尔主席亦不忘提醒,关税的影响或许只是“昙花一现”,但也不排除其可能引发“长夜漫漫”的通胀变革。
8月7日,全球的目光聚焦于美国,期待揭开其是否会祭出新一轮关税的神秘面纱。在这场关乎全球经济命运的博弈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悬念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