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各省份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相继公布。
在已公布数据的29个省份中,有22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了或与全国5.3%的平均增速持平,而7个省份的增速未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速表现突出。例如,湖北省的GDP增速达到了6.2%,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位列第三,仅次于西藏(7.2%)和甘肃(6.3%)。湖北省的GDP总量达到了29642.61亿元,与河南省的差距从去年同期的近4000亿元缩小至约2000亿元,对河南省“中部第一省”的地位构成了挑战。
然而,也有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速不尽如人意。例如,位于中部的山西省上半年GDP增速仅为3.8%,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排名最后。经济大省广东省的GDP增速也未达到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增长约5%),同比增速仅为4.2%,表明“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强巩固”。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中,除了上海和海南外,其他省份均已公布上半年的经济数据。
在统计周期内,西藏的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首位,达到了7.2%。这一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西藏较低的基数,其半年的GDP总量为1382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地级市经济规模。
西藏上半年的经济表现值得肯定。在这一时期,西藏的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例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
在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在西藏林芝举行了开工仪式。该工程计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达1.2万亿元。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一巨型工程将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甘肃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半年,甘肃的GDP达到6468.8亿元,同比增长6.3%,位列全国第二。其中,工业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甘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仅次于西藏(14.8%),是全国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省份。从重点产品产量来看,黄金、铅、精炼铜、镍、铁合金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49.9%、89.2%、23.9%、13.9%、8.9%。
在对比之下,山西省上半年的GDP达到了11463.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8%,位列全国最后一名。正如城市进化论在《中部外贸变局:湖北挑战安徽、河南?》一文中所分析的,外贸成为了山西省的一个显著短板,上半年山西的进出口额同比下降了20.8%,在中部和全国范围内均排在最后。此外,山西省在投资方面的表现也相对疲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为1.4%,这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经济总量领先的省份中,广东省上半年的GDP增速仅为4.2%,同样位于全国末尾。而排名第七的湖北省表现突出,其GDP增速达到了6.2%,仅次于西藏和甘肃,位居全国第三。
在今年上半年,各省份的GDP排名也出现了一些变动。例如,四川省和河南省。尽管四川省在2024年全年的GDP已经超过了河南省,但在去年上半年,河南省的GDP仍然领先。而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已经超过了河南省,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仅有200多亿元,全年谁将领先仍然存在悬念。
辽宁省和云南省的排名也发生了互换。去年上半年,云南省的GDP更高,但今年上半年,辽宁省的GDP超过了云南省。尽管如此,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增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年初,各省份都已设定了全年的经济增速目标。经过半年的发展,这也是检验这些目标完成度的一个时刻。根据城市进化论的整理,大多数省份上半年的增速已经达到了全年目标值。然而,广东、辽宁、云南、内蒙古、贵州、青海等省份仍存在差距,为了实现全年的目标,这些省份在下半年需要全力以赴加速发展。
湖北经济加速发展
在2024年上半年,湖北省的GDP增速达到了6.2%,这一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9个百分点,展现了“大省领先、中部领跑”的态势。这标志着湖北近三年来最佳的经济表现。对比2024年上半年的5.8%和2023年上半年的5.6%,湖北的GDP增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湖北省官方表示,湖北的GDP增长轨迹呈现出“经济加速回升、疫后快速恢复”的曲线。
就GDP增量而言,湖北上半年增长了约2300亿元。与之相比,同样位于中部且经济规模相近的河南省,上半年GDP增速为5.7%,但其GDP增量仅为452亿元。这一差异使得湖北与河南之间的GDP差距迅速缩小。2023年上半年,两省之间的差距为5067亿元,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差距已缩小至3885亿元,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减少至2041亿元。
从全年趋势来看,这一现象同样存在,并且已经持续了多年。2019年,河南省的GDP领先湖北8431亿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领先优势已降至3577亿元。
长期以来,河南一直是中部地区的经济领头羊。然而,随着湖北近年来在经济上的追赶,关于湖北何时能超越河南的讨论在坊间愈发热烈。实际上,湖北在多个领域都在努力追赶河南,包括外贸领域。过去,河南是中部地区外贸的第一大省,富士康及其代工的手机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但近年来,随着产能转移风险和市场收缩压力的加大,河南的外贸增长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湖北省的经济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湖北的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了40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28.4%,与河南省的差距缩短至大约100亿元,在全国的排名也有显著提升。
在物流领域,湖北的快递业务量、公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以及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分别增长了24.1%、12.5%、13.1%和53.4%。鄂州花湖机场的货运量已经超过了新郑机场,而新郑机场之前曾一度是中部地区的货运领军者。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秦尊文指出,尽管湖北地理位置优越,但过去的枢纽建设和交通配套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近年来,这些短板得到了弥补,使得湖北作为内陆开放前沿的潜力迅速增强。
这些货运流的变化也映射出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变,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正蓬勃发展。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了14.4%,尤其是电子元件、锂电池等产业的增长尤为迅速。
汽车业是湖北的支柱产业,以东风公司为代表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撑起了湖北庞大的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然而,由于新能源转型的步伐不够迅速,湖北的汽车产量持续下降。
现在,湖北的汽车业正在复苏。上半年,湖北汽车行业的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4.2个百分点,其中5月和6月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消费和投资也表现不俗,上半年湖北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正迅速崛起的湖北,与河南的差距正在缩小,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湖北成为中部地区的领头羊并非没有可能。
相比之下,广东省的经济走势则较为波动。上半年,广东的GDP增速仅为4.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三,仅略高于山西和青海。
实际上,去年上半年广东的经济增速也不高,仅为3.9%,同样比全国水平低1.1个百分点。更早些时候,2023年上半年,广东的GDP增速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
媒体分析指出,房地产市场的下行是影响广东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是全国性的现象,但广东集中了众多头部企业,庞大的家具、家居、建材、家电产业链对房地产的依赖性更高,因此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今年上半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16.3%,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10.6%,相比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降幅仍在扩大,这也拖累了广东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7%,成为降幅最大的省份。
在广州和佛山这两大关键城市,经济下滑的现象尤为显著。以佛山为例,在其31个制造业类别中,超过一半与房地产业相关,涵盖家电、家具、陶瓷和建材等行业,房地产行业的萎缩亦波及到佛山的产业领域。
截至目前,两地尚未公布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根据1月至5月的数据,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7%,但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7%;佛山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6%。
2024年,佛山的GDP增速为1.3%,而广州为2.1%,在全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中分别位列倒数第一和第二。今年第一季度,佛山GDP同比增长2.3%,广州为3%,在GDP万亿城市中依旧保持倒数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广州和佛山的经济规模约占广东省整体经济的三成,这两座城市的经济下滑对广东省的整体经济影响显而易见。
此外,上半年广东省的出口表现也拖累了经济增长。作为我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省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的进出口增速为4.0%,低于江苏(5.2%)、浙江(6.6%)和山东(6.8%)等沿海省份。其中出口增速仅为1.1%,同期江苏为9.4%、浙江为9.1%、山东为6.0%。
在7月17日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广东省提出要坚持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共同发力,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带动传统消费和大宗消费,努力促进民间投资。同时,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为了实现全年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广东省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