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领域再迎新进展。
近期,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则重大信息: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实现400公里/小时的运行速度,届时成渝两地间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成渝中线高铁的设计时速为350公里,但在某些区段已预留了提速至400公里的条件,这标志着我国首条具备400公里时速运行条件的高速铁路。
作为沪渝蓉沿江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中线高铁未来有望使用CR450动车组,实现400公里/小时的商业运营。据国铁集团发布的《“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显示,该规划提出“依托沪渝蓉沿江高速铁路等工程项目,开展CR450科技创新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化技术验证”。
成渝中线高铁线路图展示其走向。
该线路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速度最快的高铁。
目前,成渝两地间每9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发车,每日客流超过100万人次。
高铁的通行重塑了时空概念。
以4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高铁将增强同城效应,进一步淡化行政区域的界限,使得人才、资本、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效率在两地及沿线城市间快速流动。
这预示着产业链的布局将更加灵活和优化,科技创新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和频繁,高端服务业的辐射范围也将显著扩大。
这种显著的时空压缩不仅将极大提升区域经济的活力和民众的便利性,还将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发展迈进。
在400公里每小时速度的推动下,成都和重庆的双核联动效应将显著增强,一个更具竞争力、创新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增长极将更加明确。
成渝地区目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到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193亿元,占西部地区的30.3%,在全国的比重也从2020年的6.3%上升至6.5%,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为何中国最快的高铁有望在成渝地区率先实现?这背后是国家战略的深远考量。
近年来,川渝地区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区域之一,国家对其支持政策和财政倾斜力度均位居前列。
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投入资金总额超过11万亿元,共建重大项目超过800个。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中国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四川和重庆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腹地,在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这使得成渝地区拥有多重独特优势,成为最快高铁率先落地的理想区域。
例如,《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四川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这一特殊的战略使命要求构建强大的战略通道和高效的资源要素流通网络。
高铁不仅是便捷的交通方式,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够在极端情况下确保核心区域间人员和物资的快速调动与支援。
因此,成渝中线400公里每小时速度的实现,不仅是一次速度的飞跃,更是一种深具象征意义的国家级战略隐喻。高铁列车宛如流淌的动脉,将广袤的国土紧密地连接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这些得益于高铁发展而形成的经济圈,正逐步成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至关重要的支撑点。随着高铁网络的持续扩张,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将从单纯的地理共同体提升为共同发展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