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逢之际|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强调:欧洲追求“战略自主”与中欧双方利益相契合

五十年时光如春风化雨,中欧从相识走向相知,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携手合作历程。“志同道合,不以为山海之隔”,这段跨越了山海和制度差异的纽带,现在已不仅是一张经贸数据增长的图表,更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间思想交融、理念碰撞的深刻对话。

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特推出《再遇见——中欧建交50周年特别策划》,邀请来自中国及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的数十位各界代表人物,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记忆和洞察,探讨这段关系如何影响个人、社会乃至世界的未来。我们旨在展现一幅更加丰满的中欧人文关系画卷,并聆听他们对中欧未来的美好期盼。

图片[1]-在重逢之际|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强调:欧洲追求“战略自主”与中欧双方利益相契合-阿旺资源分享网

罗马诺·普罗迪,一位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意大利政治人物,今年已年满86岁。他见证了中意及中欧关系的重大变迁。在1999年至2004年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期间,普罗迪亲身经历了中欧全面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在他作为意大利总理的任期里,他多次访问中国,为深化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普罗迪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1984年,作为意大利最大国有企业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的主席,他首次来到中国,参与天津一家无缝钢管厂的建设。这次经历给普罗迪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称赞中国工人的工作表现极为出色,并从中领悟到了中国对发展的强烈渴望。

2008年卸任意大利总理后,普罗迪重返他最初的职业——经济学教授。他的学术生涯始于世界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博洛尼亚大学,从助教到经济学教授,他在这里完成了职业的蜕变。至今,博洛尼亚的居民仍亲切地称他为“教授”(Il Professore)。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普罗迪与中国的多所高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目前担任北京大学中欧慈善创新研究中心的联合荣誉主席,并在2025年成为首位北京大学“阿涅利意大利文明讲席”的主持人,定期来华授课。普罗迪表示,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普罗迪回忆起与中国的交往,提到了几个令他难忘的事件。他特别提到了1984年作为意大利国有企业负责人参与天津无缝钢管厂建设时的经历,以及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他还提到了一个与他个人经历相关的事件,即他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个小村庄观看中国电视节目时,当地人对中国的无知感到惊讶。这些经历都体现了当时外界对中国的陌生和好奇。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文章内容进行的文本分析和改写:

我保存着关于中国的一些珍贵记忆,这些记忆不仅是个人经历,更是我与中国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在我职业生涯中,最令我激动的政治时刻之一,莫过于欧盟即将发行欧元纸币之际,我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的那次双边会晤。他对欧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们围绕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会晤中,他询问我是否建议中国将欧元纳入其外汇储备,我明确表示赞同。中方回应称,在保持美元储备的同时,也会持有欧元,这在他们看来,是促进多极化世界秩序的绝佳策略。

在庆祝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五十周年之际,作为这一关系发展的见证者,我评价中欧过去五十年的成就时,必须提到的是,我们的关系始终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贸易额的增长,达到2640亿美元,仅是这一合作关系的缩影。中欧之间的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如留学生交流,都十分活跃。

然而,我们还有更多的合作空间。我们需要开展更多建设性的对话,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并设定共同目标以实现之。同时,我们也需审视现有的合作项目,确保它们能够按照预期发展。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我对此表示强烈支持,因为它正是连接欧洲与中国的重要桥梁。同样,“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也是一个重要的合作成果,它虽然不是约束性条约,却体现了中欧未来合作的愿景。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失去了这一协定,这对中欧关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未来的合作不应仅限于贸易,我们更需要深化合作层次。

在改写过程中,我尽量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和结构,同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增强文本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图片[2]-在重逢之际|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强调:欧洲追求“战略自主”与中欧双方利益相契合-阿旺资源分享网

澎湃新闻:近期,欧盟在华政策中突出“去风险”与“竞争性合作”原则。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欧盟是否应调整其策略?

普罗迪:首先,我认为当前政策并不可行,因为全球价值链已经紧密相连。其次,我明确指出,这种做法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们为何要中断五十年来虽有波动但始终存在对话的外交关系,彻底改变现状?若此政策持续,将妨碍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议。

澎湃新闻:欧盟和中国均声称支持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国际问题。然而,在乌克兰等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中欧应如何在全球事务中加强合作?

普罗迪:中欧在许多领域持有不同观点,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但我想强调的是,欧盟与中国有共同利益,这意味着我们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欧洲和中国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发生冲突,也不应成为外交政策的焦点。外交政策应像一座桥梁,各种交通工具虽不同,但都遵守共同的交通规则。

我认为,欧洲和中国也需建立共同规则。中欧合作不必在所有方面达成一致,强行一致只会导致合作破裂。但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必须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

澎湃新闻: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欧美分歧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中欧关系是否会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干扰?法国等国家提出的“欧洲战略自主权”对未来中欧关系有何影响?

普罗迪:确实,中欧关系也受到美国的影响,因为双方都与美国有着深厚的关系。若破坏这种关系,也将破坏国际体系的结构。这一点是讨论中欧关系的前提。

欧洲需要“战略自主”,这意味着在欧美关系中,双方应保持平等。欧洲要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图片[3]-在重逢之际|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强调:欧洲追求“战略自主”与中欧双方利益相契合-阿旺资源分享网

帮助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已不再是低成本或低价格的生产国,而是高科技国家,与欧洲经济的关系与过去截然不同。外交政策的灵活性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调整现有的贸易、投资关系。我认为,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符合中欧的共同利益,但需通过更坚定的欧洲政策和更灵活的中国政策来推动。

澎湃新闻:欧盟和中国均受到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对欧洲和中国的影响?普罗迪指出,我们对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并不清楚,欧洲和中国均对此政策表示极大忧虑,因为它可能对全球经济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这一政策对中欧共同利益亦构成威胁,因为这可能限制我们根据自身利益调整双边关系的灵活性。欧洲舆论对特朗普的政策感到不安,毕竟欧洲一直与美国保持着友好关系。他曾在美任教,与美国人相处融洽,因此他不理解为何特朗普政府会对欧洲采取如此态度。

澎湃新闻提问,特朗普声称因欧盟、中国等国家占了美国便宜,他需要为全球贸易建立新体系。作为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欧盟和中国在多边框架下应如何加强合作以对抗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他们应采取何种措施来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全球贸易体系?

普罗迪回应说,现在,欧盟和中国都明确支持多边主义,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我们也知道WTO目前正处于脆弱状态,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开展对话,以深化和加强彼此的关系。由于WTO机制瘫痪,有关裁决无人遵守,我们迫切需要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欧洲和中国,进行合作。

对于贸易体系和争端,普罗迪希望未来能找到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但当前我们必须在受到某些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合作。

澎湃新闻进一步提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现在可能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或对现有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

普罗迪表示,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重建我们的协议。我们不能再像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那样在全球范围内行事,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组织双边关系,尊重彼此的角色,平衡彼此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完全对等,而是要建立相互包容的关系。

普罗迪强调,这样的协议不能是排他性的,欧洲和中国都应开放地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进行交流。美国是我们需要共同讨论的对象,但在此形势下,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

图片[4]-在重逢之际|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强调:欧洲追求“战略自主”与中欧双方利益相契合-阿旺资源分享网

澎湃新闻:中欧在文化和人文领域的交流对双方关系至关重要,中意两国亦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您在2025年成为北京大学首位“阿涅利意大利文明讲席”教授,您如何评价中意及中欧文明交流的成效?

普罗迪:中意和中欧在众多领域保持着合作,涵盖考古、航空航天、人文学科及技术等。我们亟需扩大这种合作。

“阿涅利意大利文明讲席”的设立得到了马塔雷拉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共同认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讲席的安排富有创意,每个学期都邀请不同领域的教授到北京大学授课,如物理、文学、数学、医学等。这表明,中意文化交流——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应多元化,提供多种交流机会。图片[5]-在重逢之际|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强调:欧洲追求“战略自主”与中欧双方利益相契合-阿旺资源分享网

澎湃新闻:能否分享您作为该讲席首任教授的经历?

普罗迪:我目前仍在担任此职,并深感享受。与学生们和同事们共同工作,我们相互信任、理解。在此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欧洲、中国和美国的学生具有相似性,不明白为何我们会被隔阂。这一观察虽小,却意义重大。

因此,我致力于交流一种观念:我们需要反思差异,不是为了扩大它们,而是去理解它们。我认为应大规模增加此类联系。除了大学层面,我们还应尝试建立跨文化背景的研究团队,以促进长期交流和合作。

澎湃新闻:您还担任北京大学中欧慈善创新研究中心联合荣誉主席。您如何看待意大利与中国、欧盟与中国在慈善合作方面的成果?

普罗迪:在关乎全人类福祉而非仅限于中国或欧洲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慈善的本质是向人类伸出援手,因此,我梦想在欧洲和中国的合作下,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或其他国家建设20所医院。这与中国或欧洲自身无关,但关乎人类之间的联系。慈善是一座桥梁,代表着信任,这也是其重要性的原因。图片[6]-在重逢之际|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强调:欧洲追求“战略自主”与中欧双方利益相契合-阿旺资源分享网

澎湃新闻:皮尤研究中心2024年的一项民调显示,在欧洲,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年轻人数量有所上升。您认为欧盟普罗迪:在当前媒体普遍报道中欧竞争激烈、中欧对抗撕裂世界的背景下,友好关系似乎难以维系。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我之前所倡导的“制度优越论”。

其次,我们必须停止宣扬“你死我活”的论调。持续向民众传递此类信息,只会加剧政治氛围下的紧张感。

改变这种状况是我们的责任,而这是完全可行的。在我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期间,我曾推动八个原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未强迫他们加入,而是他们自发提出申请。我的观点是,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达成更好的协议,更好地理解彼此。

关于您的问题,为什么欧洲年轻人对中国感到不安?这主要是因为欧洲政客们传递了分歧和差异观念,而非合作的可能性。如果你不了解中国,你可能会对中国产生误解;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中国,你不可能不喜欢中国。

澎湃新闻:在纪念欧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刻,您认为欧盟和中国应采取哪些具体行动,以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深化相互理解与认知,真正丰富中欧“再相遇”的内涵?

普罗迪: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增进相互了解。习近平主席和冯德莱恩主席在5月6日的贺电中都强调了这一点。我们必须开始对话,中欧之间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我真心希望我们能朝着这个方向取得进展,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芝麻资源分享网

尔德资源分享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