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之神眷顾我国!正当中美之间激烈角逐之际,意外的是,内蒙古地区竟然发现了一个储量超过万吨的钍矿。计算下来,这一发现更是令人振奋,这些钍矿足以满足中国人民的使用需求长达两万年!
正当中美关系紧张之际,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内蒙古白云鄂博传出,那里藏有高达220,000吨的钍矿。
从理论上讲,这一数量足以让中国人使用两万年。这一消息,无论在时机还是规模上,都显得太过巧合,它立刻使得全球能源格局和国际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钍矿的发现颇为特别。大部分都藏在这片废弃的炉渣之下。谁能料到,这堆看似无用的“垃圾”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宝藏?
实际上,地质学家丁道衡早在1927年就在白云鄂博地区发现了钍射气。然而,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近一个世纪后才重新认识到其巨大的战略价值。
钍作为一种核能材料,其独特之处在于与普遍使用的铀矿相比,它更加稳定,产生的核废料更少,且更易于处理。更重要的是,它不易被用于制造核武器。钍被视为核能源中的“好孩子”,此次发现无疑将使中国的核燃料储备发生巨大变革。
事实上,我国早已开始布局相关技术。中国科学院在甘肃戈壁滩上,早已秘密推进钍基熔盐核反应堆的实验项目,目标是到2029年实现满功率运行,2030年开始商用发电。
这次内蒙古钍矿的发现,无疑为这项长期研究带来了“及时雨”,研究进度有望加快。
这一发现的时机也显得格外不寻常。此时,美国新政府刚刚上台,从贸易、科技到军事,对中国的压力不断升级,特别关注关键资源,如稀土。然而,白云鄂博的钍矿发现,无疑为中国增添了战略信心。甚至有人推测,如果这项技术应用于核动力航母,中国的海军持续作战能力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次,美国可能需要调整其策略。
当然,从地下挖掘出矿物到为千家万户提供电力,中间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例如,如何防止高温熔融盐腐蚀反应堆材料?如何安全处理特殊的核废物?如何控制大规模建设和运营的成本?这一切都需要科学家们去解决。同时,国际上关于“中国能源威胁论”的声音也开始增多,未来的技术壁垒和国际压力不可避免。
白云鄂博,这片曾经因稀土而闻名的土地,如今又揭示了关乎国运的钍矿宝藏。它能否成为我国能源自主权的王牌,以及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国际博弈,将是未来几年全球关注的焦点。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