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分析296例热射病案例:超八成患者大量饮水,却仍未能挽救生命

 

图片[1]-协和分析296例热射病案例:超八成患者大量饮水,却仍未能挽救生命-阿旺资源分享网

在炎热的夏季,北京协和医院对296名热射病患者进行了数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令人意外的是,其中89%的患者在发病前都有大量饮水的习惯,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未能幸免于难。

图片[2]-协和分析296例热射病案例:超八成患者大量饮水,却仍未能挽救生命-阿旺资源分享网

这并非“喝水无益”,实则众多人并未真正明白身体所需。水喝得是否恰当?身体是否能够有效吸收?中暑与热射病,是否已难以区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为何我们自以为正确的行为,最终却成了致命的打击?

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并非恐吓,而是将现实清晰地呈现出来。那些坚信“多喝水便能解决一切”的人,往往是最先倒下的。

夏季并非仅靠“硬撑”就能度过。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湿度又高时,身体的散热机制仿佛被按下暂停键。

汗水无法排出,热量无法散发,器官开始“煮沸”,头脑昏沉,呼吸紊乱,心跳如同沸腾的粥。若再延误,则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即便喝再多的水,也无法挽救。图片[3]-协和分析296例热射病案例:超八成患者大量饮水,却仍未能挽救生命-阿旺资源分享网

图片[4]-协和分析296例热射病案例:超八成患者大量饮水,却仍未能挽救生命-阿旺资源分享网

在协和医院所研究的296个病例中,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引人注目:大多数患者并非因为不饮水,而是因为饮水不当、时机不对或状态不适宜。

许多人误以为出汗等于脱水等于需要饮水。这种逻辑看似合理,但问题在于:出汗时,流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单纯饮水,就好比只给汽车加油而不更换机油,导致体内的电解质被稀释,细胞功能因此紊乱。

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开始膨胀,大脑首先受到影响,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失控。许多热射病患者就是在这种“饮水量过多但饮水方式不当”的状态下被送往医院的。

图片[5]-协和分析296例热射病案例:超八成患者大量饮水,却仍未能挽救生命-阿旺资源分享网

事实上,水并非摄入越多越有益。即便是那些刚毅的男性,也可能因“水中毒”而陷入困境。据协和医院的研究,许多患者的体内钠含量已经降至危险水平以下。

当人们极度口渴时,常常会一次性大量饮水,这反而会稀释血液,引发低钠血症,出现头晕和头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

因此,在夏季中暑时,仅仅大量饮水并非解决之道,有时反而可能成为毒药。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不仅仅是轻微出汗那么简单,而是可能正处于热射病的早期症状。这种疾病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在反复经历轻度中暑、忽视症状、以及依赖意志力硬撑之后,才“突然”爆发。

图片[6]-协和分析296例热射病案例:超八成患者大量饮水,却仍未能挽救生命-阿旺资源分享网

有一个案例尤为突出,一位年逾五十的建筑工人,在连续数日面对高达40摄氏度的酷热环境中辛勤劳作。他仅依赖大量饮水来维持生命,以至于喝得腹胀难忍,却自认为能够坚持下去。然而,到了第六天,他突然倒地,被紧急送往ICU,体温高达41.5度,出现肾衰竭和脑水肿,最终抢救无效。

他并非不喝水,而是饮水的方式过于机械。人体所需的不单是水,更需要能够调节体液平衡的“混合液”。例如,淡盐水、运动饮料,或是自制的口服补液盐,才是真正的救命良方。单纯的“白开水”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此外,还有许多人在中暑后,第一反应就是用冰水浇身,或是躲进空调房猛吹冷风。虽然这样做感觉舒适,但实际上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热射病的治疗关键不在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