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汽车行业犹如巨浪滔天,迎来了政策调整的密集期。8月17日,湖北武汉与襄阳两地联动,共同宣布从2025年8月19日24时起,将暂停实施汽车置换更新政策。然而,在这最后的倒计时阶段,消费者们仍需抓紧宝贵时间,确保在8月31日前完成新车的登记手续和申请材料的提交。与此同时,汽车报废更新政策却依旧稳步推进,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
踏入8月,青海、贵州、内蒙古等省区的众多城市也纷纷响应,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更是将暂停政策扩展至汽车报废更新领域,显示出政策的调整幅度之大。但这一暂停并非意味着彻底退出,贵州省在8月6日的公告中透露,由于系统升级,全省汽车置换更新活动暂时搁浅,具体的重启时间还需等待官方通知。
追溯历史,湖南、河南、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早已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而重庆、许昌、惠州、沈阳等城市在今年上半年也已暂停了相关补贴的发放。这些举措反映出我国汽车行业在政策调整上的审慎态度。
7月25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吴盖在2025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财政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部署了高达30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旨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前两批资金已于1月和4月分批预拨,共计1620亿元。近期,第三批690亿元资金也已下达,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陆续到位,为各地深入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与“国补”暂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地政府又开启了“国补”的重启模式。8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商务局官网撤销了暂停“国补”的公告,为消费者们带来了一丝惊喜。与此同时,甘肃、广西、重庆等地也重启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普遍采用“先领先得”的发放机制,并对资金额度进行了严格规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于8月15日宣布,为持续激发政策活力,追加3亿元预算资金,用于2025年三季度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重庆市采取了分月投放的方式,8月投放2亿元,9月投放1亿元,并实行“总额控制、先报先得、用完即止”的申报原则。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不得不提的是,在汽车更新换代的浪潮中,一些地区巧妙地创新了补贴申领的方式,比如河北、云南等地就推出了“抢券”式的汽车补贴限量发放模式,这不仅让消费者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还增添了一份“抢购”的乐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曾直言,今年上半年,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申领速度犹如脱缰之马,迅猛异常,远超出了原本的预期。这得益于年初就已锁定的全年高达3000亿的补贴资金大礼包,使得下半年各地政府开始对补贴发放的节奏进行了精细化的调控。
在1月17日,商务部联合八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对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的补贴标准、方式等细节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各地政府积极响应,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更有地区在政策上做出了大胆的调整,比如部分地区的牌照限制得到了巧妙的放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的覆盖范围甚至扩展到了外牌旧车。
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对政策进行了微调,例如鄂尔多斯市自8月9日起,规定申请2025年各级别汽车消费补贴的车辆,必须在当地完成首次注册登记和落户(持有蒙K牌照)。
据乘联分会统计,今年1月至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累计达到了惊人的1272.8万辆,同比增长了10.1%;尤其是7月单月零售量,更是高达182.6万辆,同比增长了6.3%。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进一步扩大与实施,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对市场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形成了上半年的政策刺激效应。然而,随着第三批补贴资金的发放出现空档期,以及各地对高息高返政策的收紧,贷款返利补贴车价的效果大幅减弱,导致消费者感知的购车成本悄然上升,进而引发了一轮新的观望情绪。
幸运的是,第三批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至各地,部分地区的以旧换新政策逐步恢复,补贴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这无疑为8月份的车市增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有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汽车消费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