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虽然对中国无人机技术提出了诸多质疑,声称其存在安全隐患,但在实际应用中,美国农业对来自中国的无人机及其系统却表现出了日益增长的依赖。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副主席布伦茨在内布拉斯加州的牧场,为了寻找一款能够有效监控牛群的无人机,历经波折后,最终不得不承认,只有大疆这家来自深圳的科技巨头,能提供既性价比高又符合需求的解决方案。
大疆无人机早已在美国市场崭露头角,并且针对农业的特殊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化的服务,包括播种、喷洒农药、追踪牲畜等,这些服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迅速普及。布伦茨对此感叹不已:“其普及速度之快,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布伦茨的担忧并非个例。许多内布拉斯加州的农民都担心供应链的稳定性,但现实是,他们别无选择。与本土产品相比,中国的无人机不仅价格亲民,性能更是卓越,堪称物美价廉。布伦茨直言不讳:“他们在许多技术领域确实占据优势,而这些解决方案其实是我们自己研发的。”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改用美国制造的无人机和其他农业科技设备,“不仅不便利,而且成本高昂”。
实际上,在美国农业领域,中国技术的应用远不止无人机。内布拉斯加州的养牛户透露,他们所使用的智能耳标和控制系统,也广泛采用了中国技术和零部件。
无人机市场调研机构Drone Industry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全球70%至80%的商用无人机由中国制造,并在传感器、速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明确指出,大疆是世界最大的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占据了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90%的份额。如今,该公司正积极拓展农业和其他工业用途,将其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以大疆去年推出的Agras T100为例,这款专为大规模商业种植者设计的无人机,配备了100升液体喷洒系统和150升播撒系统,支持100公斤有效载重,搭载多重雷达与视觉感知系统,不仅能够胜任夜间作业,更为精准农业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一创新产品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领导地位。美联社最新报道指出,中国无人机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等领域的生产效率和生活便捷,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样的进步并未得到所有国家的认可。美国方面,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大疆等中国科技公司生产的无人机系统提出了信息安全风险的质疑,这一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思。
自2017年起,美国国防部便以“数据安全隐患”为由,对大疆的无人机产品实施了禁令,并对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制裁。2020年,美国商务部再次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借口,将包括大疆在内的多家中国科技巨头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去年三月,美国“中国委员会”甚至提议对从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入美国的无人机征收高额关税,以期扶持本土无人机制造业的崛起。进入去年十二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年度军事法案更是明确表示,若审查发现大疆等中国无人机制造商的产品存在“不可接受的国家安全风险”,将全面封杀其在美国市场的生存空间。
近期,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宣布,全国范围内禁止外国买家购买美国农田,并暗示可能收回中国投资者手中的土地。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对无人机系统及其零部件启动了专项审查,保护主义和征收关税的阴云笼罩,似乎在为美国本土无人机制造商的发展铺路。
面对美方的无端指责,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国的做法是对国家安全概念的滥用,是对他国产业的恶意打压,将严重干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并损害包括美国消费者在内的各方合法权益。
《南华早报》援引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莫萨瓦-拉赫马尼商业与政府中心高级研究员科利尔(Andrew Collier)的观点,他认为美国不太可能限制中国农业无人机的使用,因为许多农民居住在政治倾向保守的红州,且不愿改用成本更高的外国产品。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梅农(Jayant Menon)则预测,随着中国无人机融入更多人工智能功能,华盛顿的态度可能会发生转变,因为他们渴望保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尽管如此,美国与中国无人机产业的脱钩并非易事。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无人机出口量高达372万台,总价值达21亿美元。市场研究公司“无人机行业洞察”指出,中国企业在无人机零部件供应方面也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外国制造商严重依赖中国供应商的零部件。在此之前,有消费者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欧洲制造商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中国,他们尝试仿制欧洲无人机,却未能达到与中国相同的科技高度。这一现状表明,中国无人机产业的全球影响力不容小觑,任何试图孤立或打压的行为都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