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寻求独占鳌头,而是期望各类花朵竞相绽放,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并肩努力,共同迈向现代化。”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庄严提出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举措,展现了我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推进现代化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主席始终以人民的福祉为念,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倡导和平而非冲突、合作而非对抗、创造而非破坏,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巴西总统卢拉表达了许多国家的共同心声。
我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14亿多中国人民全面进入现代化,这将孕育出一个超越现有发达国家总和的庞大市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不仅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幸福,也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通过对我国长期实践和探索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际经验的深入总结,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这一重要论断。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始终秉持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无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自古以来,中国人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的教诲,我国不会走上国强必霸的道路,也不认同零和游戏的竞争模式,因为这种文化基因和野心并不存在。我国的发展始终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阐述中华文明的和平特质。
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战争
中国现代化之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民生情结和全球视野。
自他年轻时在乡间体验生活,立志让村民享受一顿丰盛的肉食,到改革开放初期,他承诺要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在福建任职期间推广菌草技术,到作为国家领导人时协助塞内加尔村民解决饮水问题,习近平同志始终关心着国内外人民的福祉。
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到“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国家都不能掉队”,中国不仅致力于让全国人民生活得更好,也致力于通过共同发展让世界各地的民众共享幸福——
在印尼,雅万高铁的疾驰赢得了乘客腊黎对中国技术和速度的赞赏;
在卢旺达,菌草的成长点燃了德玛斯等青年创业的梦想和新的生活希望;
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的丰收让农民拉奈弗马纳纳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在圭亚那,太阳能灯照亮了雨林深处的村庄,巴菲德·约翰和其他村民欢欣鼓舞;
……
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倡议,一系列理念与行动的提出和实施,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只有当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权才有根基。”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以开阔的胸怀超越分歧和冲突,以深厚的情感关注人类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广阔的历史和时代视野中思考人类的发展问题。
“我们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同时寻求自身的发展,并以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坚定有力,中国的行动稳健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