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类市场中,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据了大约六成的比重。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的生猪产能呈现阶段性过剩。为了防止生产波动过大以及价格剧烈波动,我国将采取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措施,目标是减少约100万头能繁母猪的数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达到4.24亿头,同比增长2.2%。其中,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为4043万头,这一数字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7%,已接近产能调控的合理上限区域。
此外,目前5个月龄以上的大中型猪只存栏量以及上半年度全国新生仔猪的数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一现象预示着,下半年以及明年春节过后,生猪的出栏量将显著增加。
朱增勇,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专家指出,若不及时进行调控,将导致在消费旺季猪价表现不佳。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春节过后,生猪养殖领域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目前,我国生猪行业正经历第六轮“猪周期”。在此期间,尽管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猪肉消费增长却逐渐放缓,因此产业面临生产波动剧烈、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以8月第一周为例,猪肉价格已下降至每公斤14.53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1%。
鉴于此,农业农村部经过协商和深入分析,决定采取有力的生猪产能全面调控措施。根据当前的生产与消费走向,全国生猪产能需进一步减少大约100万头,确保能繁母猪的总数维持在约3950万头。
朱增勇,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专家指出,应指导生猪行业的领军企业承担产能调控的先锋角色,科学淘汰繁殖母猪,削减低效产能,适度减少繁殖母猪的存栏量。减少二次育肥操作,控制育肥猪的出栏体重,严格限制新产能的增加,防止无序扩张和规模竞赛,以降低未来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风险,确保生猪价格和养殖收益的稳定。
在我国,生猪养殖场户数量超过1700万,其中大型龙头企业贡献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对产能调控具有标杆意义。目前,众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去产能措施。
举例来说,在山东菏泽单县的一家生猪养殖企业,晚上8时,销售区灯火辉煌,140头商品猪正依次过磅、装车,预计一小时后将被送往临沂的一家屠宰场。与两个月前相比,现在的出栏商品猪都经过了“减重”处理。
单县牧原山东菏泽第16养殖场场长耿风莲表示,自5月份以来,猪的平均体重从128公斤降至7月底的123公斤。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猪群体重进一步降至119公斤,相比7月份的体重下降了4公斤。这一调整是我们调整生产能力的关键步骤。
除了“减轻体重”的因素外,二次育肥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应被小觑。一些养殖户通过实施二次育肥,故意拉长饲养周期,人为营造出供应短缺的预期,从而加剧了猪肉价格的波动。自今年6月份起,单县的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已完全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出售育肥猪,并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控制体系,以确保从源头开始实施管理。
山东菏泽单县牧原第16牧场场长耿风莲负责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对客户的选择、猪只流动的监管以及车辆行驶轨迹的审查,旨在保证每一头育肥猪都能被正确引导至屠宰场。
降低能繁母猪的总数是当前生猪产能全面调控的核心措施。国家正在推行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政策,预计全国能繁母猪的数量将降至大约3950万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观察到,像牧原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正在有计划地淘汰那些产仔率低、效率低的能繁母猪。
牧原集团养猪业务负责人李彦朋表示,牧原集团母猪存栏量已从峰值362.1万头降至19万头以下。本年度,牧原计划进一步减少13万头母猪,预计年底母猪存栏量将降至330万头,累计减少母猪32万头,这相当于减少了900万头猪的供应量。这些调整措施旨在有效调节市场供需,推动生猪价格稳定,减少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实施综合调控策略,摆脱生猪产业周期性波动
生猪产业作为关系到国家经济民生的重要领域,一头关乎民众的“菜篮子”,另一头关联着超过1700万个养殖场户的切身利益。维持合理的产能对于保障猪肉供应和价格稳定至关重要。
当前,生猪产业正处于第六轮“猪周期”中。国家正在通过坚定政策支持和产业积极协作,实施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旨在逐步帮助生猪市场摆脱“大起大落”的周期性困境,迈向“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来源:里斯资源分享网 https://lismoxy.cn/ 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