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0日的最新公告中,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决定实施一项禁令,禁止进口至俄罗斯及在该国销售的东风、福田、解放和重汽汕德卡品牌的部分卡车型号。
此次禁令影响的具体车型包括东风的DFH4180、福田的BJ4189、解放的CA4250和CA4180,以及汕德卡的ZZHS,还有福田的M4L底盘。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指出,这些车型未能满足保障驾驶员及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与健康的基本强制性安全标准。问题包括刹车系统的效能、车辆行驶时的噪音水平、车辆检验机构的检查以及紧急呼叫设备的安装等方面不符合规定要求。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与计量部门官网发布信息,指出已向各品牌官方代表处发出通知,要求它们组织召回活动以解决相关问题。
据相关企业向观察者网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与这些企业合作,与俄罗斯方面进行协商,企业方面暂未作出回应。
根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vtostat”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市场销售了汕德卡卡车约4000辆(占比14.2%),解放卡车销量略低于2000辆(占比7.1%),东风卡车1200辆(占比4.4%),福田卡车531辆(占比1.9%)。这些品牌合计销售卡车7700辆,市场份额达到27.6%。
在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共进口了3559辆新卡车,其中超过90%来自中国。汕德卡以20.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一汽以17.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三一重工以17.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已有先例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局便已发布消息,决定暂停对汕德卡SX3258车型型号的批准,并要求制造商制定召回计划并暂停销售。原因是这些车辆未满足轮式车辆在噪音限制、后部防撞和侧面防护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工贸部部长阿里汉诺夫指出,俄罗斯工贸部已发现三款中国品牌卡车存在重大缺陷,这些车辆“无法被允许上路”。他强调,必须对这些车辆实施更严格的认证和检查程序,甚至可能包括吊销相关证书。同时,阿里汉诺夫提到,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积极进军俄罗斯市场,并持续扩大其市场份额。为了“恢复市场平衡”,俄工贸部正在逐步调整回收税政策,尽管这一举措尚不足以解决问题。
俄罗斯工贸部部长阿里汉诺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透露,俄罗斯对进口车辆实施的一项名为“回收税”的政策,自2024年10月起将上调70%至85%,并计划每年增加10%至20%,直至2030年。这一税收实际上具有关税的功能。
自2024年4月起,俄罗斯还调整了汽车进口法规,要求通过中亚国家中转至俄罗斯的车辆必须补缴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在内的各项税费。
由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如吉尔吉斯斯坦对俄罗斯出口享有较低的关税,此前许多汽车经销商选择将来自中国的汽车先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再转销至俄罗斯。然而,新规实施后,吉尔吉斯斯坦汽车的进口份额在2024年3月达到近30%后,4月份迅速降至不到2%。
尽管如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4年5月的中俄元首会晤后表示,俄罗斯欢迎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的积极合作,并期待中国汽车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需要增强风险意识。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汽车市场平均年销量约为167万辆,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不足4%,远低于本土品牌和韩、德、日以及美国品牌。
俄乌冲突后,西方汽车制造商因制裁而大量退出俄罗斯市场,2022年俄罗斯汽车销量暴跌59%,至69万辆,但中国汽车的市场份额从年初的不到10%激增至年末的近30%。
2023年和2024年,俄罗斯汽车市场销量分别为96万辆和183万辆,同比增长39%和91%。2024年全年销量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中国汽车在2023年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0%,超过了本土品牌;2024年进一步上升至58.3%,而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下降至33.3%。然而,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销量为60万辆,同比下降29%,其中中国汽车的市场份额降至55.8%,而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回升至35.2%。
崔东树分析:2018-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市场中国品牌销量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逐年减少,但在俄罗斯本土市场的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却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本土的销量仅占出口量的48%,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84%。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本土销售的汽车数量达到34万辆,几乎是出口量的两倍。
7月2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其发布的《2025年6月俄罗斯车市分析》中指出,从2024年6月关闭中亚灰色通道到10月提高进口汽车回收税,这些举措显示了俄罗斯对中国汽车态度的转变。
崔东树指出,俄罗斯希望推动本土工业的发展,并通过税收等手段进行结构性引导。他强调,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必须建立生产基地,否则将面临困难。然而,即使企业在当地建立了工厂,仍可能面临不确定的时期。
崔东树认为,尽管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保持强势,但未来必须加强风险意识,这包括宏观经济波动和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
他进一步分析,俄罗斯的宏观经济波动会直接影响汽车市场需求,并带来卢布汇率的波动风险。此外,俄罗斯的制造业产业政策中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这曾在欧美项目需要支持时对中国车企在俄的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崔东树建议,在俄罗斯汽车产业竞争力不足和供给结构性短缺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应提前预测形势变化,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