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间的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主导产业的兴衰、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国家战略的调整,都可能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关税战、产业变革、内循环等重大变革面前,哪些城市能够保持稳步前进,哪些城市却陷入了落后?
01
在GDP排名TOP50的城市中,哪些上升,哪些下降?
以下是2025年上半年主要城市GDP的数据:
总体而言,前十城市名单保持稳定,但广州开始出现回升迹象,与重庆的差距缩小,杭州对武汉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在万亿GDP城市行列中,宁波超越了天津,青岛接近天津,这两座城市与十强城市中的南京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未来第十名城市的竞争仍充满变数。
在四个省会城市中,济南、福州、合肥、西安之间的差距尚未显著扩大,这些城市的竞争仍处于激烈状态。新兴产业的成败将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在TOP30城市中,温州、大连、徐州在接下来两年有望跨越万亿GDP大关,其中温州可能率先实现。
在TOP50城市中,榆林和鄂尔多斯这两大增长亮点出现了名义上的负增长,失去了之前的迅猛增长势头,鄂尔多斯甚至退出了50强名单。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名义增长量和名义增速仅具有参考价值,并不代表实际增长,因为它们没有扣除经济普查的影响。
在之前进行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由于新设立了虚拟租金,导致各大城市的GDP普遍上调,个别城市甚至增加了数千亿元。
鉴于各地方城市尚未发布本季度的GDP普查数据,我们目前只能实施“初步核对初步核验”的方法,这导致了名义增长量的普遍高估。
以上海市为例,在2025年上半年的名义增长量(包括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整后的数据)达到了3876亿元。若剔除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整带来的增量,实际增长量仅为1156亿元。其他城市的增长情况与此相似。
然而,国家以及省级层面的季度统计数据已经对外公布。
参照《GDP增长第一省,又变了》一文所述,各省份的名义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实际增长速度,这反映了“通胀平减指数为负”的现象。
所谓的通胀平减指数,是指由PPI(工业品价格指数)和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所引起的影响。
因此,各地级市的名义增长速度大体上不会超过实际增长速度。
特别是那些工业价格波动剧烈的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大市,其名义增长速度与实际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更为显著。
02
广州,终于迎来了转机。
在今年的上半年,广州的GDP达到了1.5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8%,与第一季度的增长相比提升了0.8个百分点,标志着其经济形势开始出现V型反转。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多个季度的等待,广州的外贸、消费和投资三大经济支柱均实现了全面增长,工业增速也时隔四个季度重回正值。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以及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冲击,广州的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曾面临挑战。
实际上,除了这两大支柱产业,广州的其他产业也表现出色。
在消费领域,广州上半年的增长率达到5.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4个百分点,位居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首。
在外贸领域,广州上半年的出口同比增长了25.2%,创下同期历史最高记录。尽管存在抢出口和转口的因素,但广州外贸的韧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在展望未来产业的关键领域,广州尽管传统燃油车市场仍然处于低谷,但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同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也展现出领先态势。
这一趋势可以从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中窥见一斑。
在上半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5%,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17.1%,工业机器人增长19%,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5倍。
正如我们在《第四次城市大洗牌》一文中提到的,未来决定胜负的三大万亿级产业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广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未落后,尽管传统燃油车因规模庞大而难以快速转型,但如小鹏汽车等新兴力量正蓬勃发展。
在低空经济领域,广州已成为领跑者之一,正在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极飞科技、广汽飞行汽车等龙头企业纷纷聚集。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州凭借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双重优势,拥有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无人驾驶领域聚集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AI领域的领军企业。
当然,新兴产业的从布局到形成规模效应需要时间,但这一点足以证明,广州并非被动等待,而是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
广州何时能重返GDP第四城的位置,我们拭目以待。
03
至于南京、天津、宁波、青岛,谁将成为未来的第10城,自2020年南京首次超越天津成为第10城以来,这个问题每年都引发热议。
最初的竞争者是天津,而现在的竞争者则变为宁波和青岛,宁波与南京的距离似乎只差一步。
目前,宁波已经稳固了第11城的位置。自从去年GDP超越天津之后,今年上半年其领先优势有所扩大。
青岛,作为北方地区的第三大城市,正逐渐缩小与天津的差距,未来有望对北方第二城的地位构成挑战。
宁波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尽管未来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首先,宁波舟山港的地理位置优势显著。作为中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第二大的港口,宁波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外贸优势。
其次,宁波民营经济的增长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众多“隐形冠军”企业的存在,增强了宁波制造业的实力。
据统计,宁波累计拥有单项冠军企业674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4家,这一数字超过了深圳、上海、苏州,位居全国首位。
然而,也存在一些隐忧。在关税战的背景下,外向度越高,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
根据《这是最依赖外贸的城市》一文的报道,宁波的外贸依存度高达80%,在主要城市中仅次于金华、深圳、东莞、厦门和苏州。
尽管关税战暂时休战,其影响并未如预期那样剧烈,但未来走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外贸环境仍将面临挑战,难以实现完全平静。
面对挑战,沿海经济大市如何迎难而上,成为了共同面临的考验。
04
人均GDP位居全国前两位的城市,为何出现负增长?
榆林与鄂尔多斯这两座备受瞩目的城市,其名义GDP均呈现负增长,且增速远低于实际增速。
这两座城市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原煤产量均位列全国前两名,煤炭产业是它们经济的核心支柱。
煤炭产业,作为典型的黑金经济,其产量巨大,产值丰厚,往往能显著推动GDP的增长,进而带动人均GDP的显著提升。
到了2024年,鄂尔多斯的人均GDP达到了28.9万元,位居全国首位。榆林的人均GDP也达到了20.9万元,与北京、上海并肩。
然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并不等同于人均收入水平。
采矿活动产生的收益,主要反映在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上,对普通劳动者的直接收益相对较少。
在过去的数年间,全球地缘政治持续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榆林和鄂尔多斯的GDP迅速增长,超越洛阳和襄阳,其中榆林更是跃升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之首。
但自去年起,能源和工业品价格开始下降,今年上半年动力煤价格跌至五年来的最低点,焦煤和焦炭价格更是创下了八年来的新低。
这表明,尽管两城的煤炭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价格下滑,总收入必然下降,实际GDP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产量的增长可以通过实际增速来衡量,而总收入的变动则更接近名义增速。
当产量增加而价格下跌时,名义增速自然会显著低于实际增速。
这一现象再次暴露了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的不足,一旦市场波动,经济便可能遭受冲击。
因此,除了“黑色金子”经济之外,还需积极发展多元化产业。榆林的煤化工产业,鄂尔多斯的太阳能和风能产业都备受期待。
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资源型城市,同样也适用于超大特大城市。
面对未来日益不确定的局势,发展多元化产业,增强经济韧性,以应对外部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