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7月份的“科学”流言榜,旨在回应近期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以下是对其中三个热点流言的真相解读。
首先,关于抗过敏药容易形成依赖的说法,流言声称这类药物容易导致依赖,建议能不用则不用。然而,事实是抗过敏药并不会产生依赖。过敏症状如鼻子痒、打喷嚏、皮疹风团等,主要是由于组胺这种炎症物质与H1受体结合引起的。抗组胺类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正是通过阻断组胺与H1受体的结合来减轻过敏症状。这类药物既不会导致生理或精神依赖,停药后也无戒断反应。如果停药后过敏症状反复,很可能是过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合理使用抗过敏药是控制过敏症状、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盲目担心药物依赖而拒绝规范用药,甚至擅自停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其次,关于夏天防晒的流言,有人认为应该“全副武装”防晒隔绝紫外线,甚至可以长期、多层叠加使用高倍数化学防晒产品。实际上,过度防晒也会引发皮肤过敏、痤疮甚至脱发、骨质疏松等疾病。专家提醒,科学防晒要避免陷入“全副武装”的误区。长期、多层叠加使用高倍数化学防晒产品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同时堵塞毛孔,引发痤疮。防晒霜并非指数越高越好,SPF值达到30时,对UVB的阻隔率已超过96%,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户外防晒需求。科学防晒的黄金法则在于“分时段”与“讲适度”,根据紫外线强度选择合适的防晒措施。
最后,关于台风强度的流言,有人认为只有强台风才会造成严重破坏,弱台风一般没什么影响。实际上,弱台风的影响和破坏力不一定小。台风的强度是根据台风中心最大风速来衡量的,但历史上也出现过“弱台风”带来强破坏的情况。例如,2019年8月的台风“韦帕”虽然强度仅为热带风暴级,却带来了大量降水,造成严重城市内涝、山洪和泥石流。因此,面对弱台风来袭,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总之,了解科学真相,有助于我们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担忧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