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结婚率持续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民政部公布的《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610.6万对,结婚率为4.3‰,而离婚登记对数为351.3万对,离婚率为2.5‰。这一数据显示,每1000人中,有4.3对夫妻结婚,2.5对夫妻离婚,离结比为57.5%,意味着每100对夫妻结婚,就有57.5对夫妻离婚。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也有各地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
首先,结婚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2014年起,中国的结婚人数呈长期下降趋势,其中,适婚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显示,2023年中国20岁—39岁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为26.29%,较2013年(31.97%)和2020年(27.66%)均有明显下跌。此外,适婚人口男多女少、初婚年龄推迟、城市高房价和农村高彩礼、社会竞争激烈以及就业压力大等因素,都导致了结婚率的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各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发钱奖励结婚、延长婚假、放宽结婚要求成为常态。例如,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道南岭村自今年1月起实施《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金。在山西省吕梁市,自2025年1月1日起,对在吕梁市登记结婚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此外,全国已有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其中山西、甘肃最长,可享受30天婚假。
在放宽结婚要求方面,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内地居民申请结婚登记不再需要出具户口簿,可以在任一有相关婚姻登记权限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同时,一些地方还宣布,音乐节现场可以领证,如2025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期间,乌鲁木齐市民政部门提供现场结婚登记服务。
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呢?以湖北天门市为例,该市探索全周期婚育支持体系,2025年3月推出七条补贴政策,包括6万元购房补贴,并可与其他补贴叠加。在生育方面,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妇女分别享受产休假6个月、7个月、8个月。这一新政发布后,全市已有210多对夫妻领到6万元的购房补贴,其中20多对夫妻买房使用了购房认购券。婚育新政下,天门的生育意愿明显提升,2024年,该市出生人数达到7217人,同比增长17%,8年来首次实现“由降转增”。
尽管各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提高结婚率并非易事。一方面,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年轻人的结婚压力,但根本原因仍需从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中寻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的大幅提高,也使得女性的结婚意愿相对较低。
总之,提高结婚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改善就业环境、调整生育政策、优化婚育支持体系等。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婚恋氛围,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