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与美国达成协议的次日,特朗普便向印度总理莫迪提交了一份包含惩罚性措施的清单。
近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宣布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源自印度的商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与此同时,印度因采购俄罗斯武器和能源也将遭受相应的制裁。
惩罚的实施日期同样定于8月1日,然而特朗普并未具体阐述将采取何种惩罚措施。
特朗普本人曾表示:“尽管印度是美国的朋友,两国间的贸易交流却一直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关税水平偏高,以及他们所设置的贸易壁垒,这些壁垒之严格和令人不悦,在所有国家中堪称极致。”
“印度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俄罗斯供应武器装备,且与我国一样,是俄罗斯最大的能源进口国。然而,当前全球普遍呼吁俄罗斯停止在乌克兰的冲突,这一局面令人担忧。”
尽管特朗普指出中国也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购买者之一,且目前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数量甚至超过了印度,但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与对印度的态度截然不同。
中美第三轮贸易磋商近期落下帷幕,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面对记者采访时发表评论:
“美国正与中国携手前进,双方合作进展顺利……我相信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两国进展同步。我相信我们最终会达成一份极为公正的协议!”
尽管美国谈判团队负责人、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谈判中曾与中方讨论了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议题,但特朗普并未提及此事,并对此次谈判给予了高度评价。
面对同样都是购买俄罗斯石油且都受到美国二级关税威胁的国家,特朗普对中印两国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原因在于,印度目前正迫切寻求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莫迪政府的时间压力较大。
中国在与美国的交往中始终保持平等地位,坚定战略意志,不急于求成。因此,我们看到特朗普现在急于与中方领导人会面,而非相反。
甚至有报道指出,为了促成中美领导人会晤,确保双方顺利达成协议,特朗普近期有意软化了对中国的言辞。
包括最近台湾当局高官访美以及与美方高层会面的请求,都被特朗普政府推迟或直接拒绝。
必须强调的是,当前这一局面是中国对美国实施强硬反击,逐步取得的成果。
在2月和3月,特朗普两次对中国征收所谓的“芬太尼关税”,中方立即作出反击,对美国农产品、能源、机械等商品征收关税,精准打击共和党的票仓。同时,还将数十家美国企业和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和“不可靠实体清单”。
在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后,中国迅速作出反应,成为全球首个,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的国家。
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进行了首轮谈判,双方同意互降115%的关税。美国方面寻求中国进一步放宽对稀土出口的控制,但遭到中国方面的拒绝。作为回应,美国随后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这些限制涵盖了航空发动机、芯片、芯片设计软件、化学品等多个领域。
然而,直到一个月后的伦敦,双方才就新的协议补充框架达成一致。美国取消了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而中国则在未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的情况下,依法审批了符合条件的稀土出口申请。
相比之下,印度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莫迪总理在2月份访问华盛顿时,曾在全球媒体面前对特朗普大加赞扬。即便如此,特朗普在4月2日仍对印度实施了26%的关税。
此后,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谈判。印度承诺增加对美国武器的采购和加大对美国的投资,但莫迪政府始终不愿全面开放本国市场,特别是在农业领域。这一立场使得谈判自5月份以来实际上陷入了僵局。
美国谈判代表贝森特等人频繁宣称“美印即将达成协议”,然而印度最终却发现,特朗普仅为自己降低了0.1个百分点的税率。
25%的关税意味着什么?它比中国的关税低5个百分点,却比越南高5个百分点。要知道,印度对美国贸易顺差远小于越南,而且印度与美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关系也比美越之间更为紧密。
当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征收25%的关税,并因购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而受到惩罚时,印度政府保持了沉默,拒绝发表评论。一位了解谈判进展的印度消息人士透露,双方仍在努力达成贸易协议。
尽管印度心中不满,但仍不敢进行反击,甚至连基本的抗议都没有。
莫迪政府努力了数月,现在关税却比中国低5个百分点,并且还要成为“二级关税”的试验品,成为“杀鸡儆猴”的对象——这不禁让人感叹,特朗普确实擅长对付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