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出35万元存款时,账户余额却显示为零,市民对此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

7月29日,有报道称,南通市如东县居民康某发现,自己存入银行的35万元存款在取款时竟然显示为零,这一情况最终导致了法律诉讼。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图片[1]-在取出35万元存款时,账户余额却显示为零,市民对此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阿旺资源分享网

康某的银行存款遭遇

在2024年,市民康某为筹备儿子的婚礼,在银行存入35万元。然而,当康某试图提取这笔钱时,却惊讶地发现账户余额显示为零。经过调查,原来是银行未经康某同意,擅自将他的存款划走,用以偿还康某作为连带保证人所承担的债务。南通如东县人民法院民二庭的法官助理倪静静对此事进行了说明。

图片[2]-在取出35万元存款时,账户余额却显示为零,市民对此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阿旺资源分享网

图片展示了相关的贷款收息凭证。2013年,康某曾对赵某向银行借款20万元承担了连带责任保证。由于赵某未能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将赵某和康某告上法庭。尽管判决已生效并执行,但债务仍未完全清偿。到了2024年,银行发现作为赵某连带保证人的康某在该银行账户中存有35万元,于是未经允许便扣除了这笔存款,以偿还担保债务。

康某认为银行的这一做法是违法的,且扣款金额超出了其应偿还的债务,因此他愤怒地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退还超扣的9万余元款项,并索赔35万元定期存款到期应得的利息。

法院审理后认为,康某在银行拥有存款,与银行之间形成了存款合同关系,银行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其储蓄安全。银行绕过司法执行程序擅自扣划康某的存款,其行为构成了违法。

图片[3]-在取出35万元存款时,账户余额却显示为零,市民对此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阿旺资源分享网

法官助理阐述判决细节

在南通如东县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倪静静公布了案件的处理结果:“经过计算,法院裁定银行需退还康某因超额扣划而多扣取的款项共计9万余元,并需支付其应得的利息赔偿,金额为3000多元。”

村民账户余额负数:无力从事劳动,工资无处可领

从2024年8月13日起,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太平村的王喜民村民的账户被冻结,直至11个月后的2025年7月16日才得以解封。在此期间,王喜民能够正常使用微信进行转账和发红包,不再担心因小额红包而导致的账户冻结问题。然而,他的银行卡可用余额不再是令人震惊的负数-5988085.63元。

图片[4]-在取出35万元存款时,账户余额却显示为零,市民对此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阿旺资源分享网

德惠市民王喜民账户遭遇600万元冻结,源于误判

在德惠市,王喜民遭遇的困境并不复杂:因与合作伙伴产生争执,陈姓男子错误地将同名同姓的“王喜民”告上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法院。然而,陈姓男子提交的诉状中,仅正确写明了王喜民的姓名和性别,年龄和户籍地却指向了错误的人。

令人费解的是,一个简单的电话即可核实被告身份,却发生了错误。

德惠市的王喜民账户被错误冻结,而实际应受诉的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王喜民却收到了一审判决。判决显示,辉南县的王喜民虽经公告送达开庭传票,但未到庭参加诉讼,也未提交书面答辩状。

值得注意的是,辉南县的王喜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判决书是通过短信发送到其手机上的。这意味着,尽管法院拥有被告的联系方式,却仍然出现了错误。

若法院工作人员在查封、冻结账户前能仔细核对被告信息,或许能避免这种错误。德惠市的王喜民在账户被冻结后,面临无法支付日常开销的困境,如20元的盒饭。

账户冻结初期,王喜民所在劳务公司还有未发放的工资和农民工补贴。为了防止工资被冻结,王喜民特地添加了财务人员的微信,并提供了其儿子的银行卡信息,希望财务能将钱转给儿子或以现金形式发放。但财务的规定使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眼睁睁地看着辛苦赚来的钱汇入账户后又被冻结。

这导致他无法外出工作,即便付出劳动,也无法拿到报酬。此外,王喜民还提到,在工地上工作,每天吃饭需自行垫付,财务按月发放餐补。例如,公司一顿饭补贴17元,若实际花费15元,则可赚2元;若花费20元,则需自付3元。由于吃饭时需扫码支付,没有移动支付的王喜民不得不随身携带现金,家中茶几上也堆满了1角、5角、1元的硬币,仿佛回到了没有移动支付的时代。

图片[5]-在取出35万元存款时,账户余额却显示为零,市民对此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阿旺资源分享网

由于账户被冻结,王喜民现在外出时必须携带现金。随后,德惠市的王喜民让儿子新办了一个手机号码,并利用这个新号码注册了微信,并绑定了儿子的银行卡,这样他才能继续使用手机支付功能。

王喜民表示:“买菜、吃饭等日常开销就方便多了。”在账户被冻结的11个月里,他几乎失去了工作能力,除了在家做一些工资不直接打入银行卡的零工外,王喜民主要依靠家人的接济来维持生活。

尽管德惠市的王喜民曾向伊州区法院反映过问题,但他提供的通话记录截图显示,早在2024年8月,他就尝试联系过伊州区法院、全国法院系统公益服务电话12368和政府服务热线12345,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王喜民也考虑过从东北前往新疆哈密,但他计算了成本,除了账户被冻结导致出行不便外,他还担心自己花费的时间、机票或火车票费用、食宿等费用,最终问题仍未解决,“就算问题解决了,这些费用能报销吗?”

即便有律师协助王喜民与哈密市两级法院沟通,效果依然有限。张理智律师表示,今年5月,他多次尝试联系伊州区法院的一审法官,但始终未能接通。辉南县的王喜民上诉至哈密市中院后,张理智律师又与二审主审法官沟通原审被告主体错误的问题,希望二审法院能尽快解封德惠市王喜民的账户,但二审法院依然按照常规程序安排开庭。

直到7月15日,哈密市中院二审开庭,在完成举证质证、合议庭归纳案件争议焦点后,合议庭安排原审原告陈先生通过视频辨认德惠市王喜民是否为被起诉的对象。在陈先生否定后,合议庭暂停了该案的实体审理,并宣布休庭。

图片[6]-在取出35万元存款时,账户余额却显示为零,市民对此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阿旺资源分享网

王喜民的微信零钱账户同样遭受了冻结,尽管他抢到了红包,但随即面临司法冻结。张理智表示,这一行为反映出二审法院已承认一审程序中存在问题。庭审结束后,张理智要求审判长即刻解封德惠市王喜民的账户,审判长则表示会在庭后处理。

在澎湃新闻7月16日的报道发表后,德惠市王喜民的账户迅速被解封,这一举措体现了当地法院对舆论监督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互动,值得称赞。

然而,我们还需警惕并摒弃“司法为稳”的误区。德惠市王喜民仅因与被告同名而错误地被冻结账户,11个月的时间里,他的生活遭受了诸多困扰。法院在得知此事后本应迅速纠正错误,恢复他的宁静生活,这才能体现司法的为民服务。而非等到媒体介入进行舆论监督后,才为了化解舆情而迅速解决问题,这种基于“为稳”的管理心态,而非“为民”的服务心态,应予以摒弃。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