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拂晓,密云水库的水位因连日强降雨急剧上升,突破至147.31米的警戒水位。北京市水务局迅速响应,于当日上午6点开启首个闸孔进行泄洪,初期泄洪量设定为每秒100立方米。随着上游水量的不断上升,到上午10点,已扩大至3个闸孔同时泄洪,泄洪量提升至每秒300立方米。这些水流沿着潮河和白河这两条主要水道汹涌而下,最终在密云区城西南部汇入潮白河的主干流。
在泄洪作业期间,水文监测系统记录到潮白河流域水位迅速攀升。具体来看,密云区河南寨镇河段的水位于28日凌晨2点达到了最高点,与平时相比上升了3.2米;而怀柔区杨宋镇河段在5时30分遭遇了最大洪峰流量,达到850立方米/秒,这一流量几乎占到了该河段设计流量的80%。为保障安全,水务部门运用智能调度系统对下泄流量进行实时调整,确保了23座桥梁、5处泵站及8个沿河村庄的安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怀柔科学城段的临时围堰在48小时前便已完成加固,有效保障了国家重要科研设施的安全。
顺义区段洪水表现出“峰现时间提前、洪峰流量增加”的显著特点。据监测,潮白河苏庄闸水文站在28日8时15分记录到的洪峰流量达到900立方米/秒,比预计时间提前了2小时。为应对这一情况,河道管理部门迅速启动了4台大型排水泵,将倒灌洪水导入减河,有效防止了顺义新城低洼地区的积水。同时,通州区水务局启动了Ⅱ级应急响应,并组织了300多人对10.5公里的重点险工险段进行全天候巡查。特别是在京哈铁路桥、地铁6号线隧道等关键位置,部署了应急抢险队伍。
在28日正午12点,洪水的主要水流到达了通州城市副中心地带。合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监测的双重手段,确认洪水并未对行政办公区及运河商务区造成损害。至下午1点42分,洪峰已顺利通过了位于通州区西集镇的吴村闸,这标志着北京段的泄洪工作安全完成。在整个洪水过境期间,潮白河北京段的总行洪量达到了1.2亿立方米,相当于100个昆明湖的蓄水量。水务领域的专家强调,此次调度工作首次应用了“数字孪生流域”系统,该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在洪水到来前72小时准确预测了洪水的发展路径,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在应对紧急情况保障方面,北京市成功疏散了137户共计326名沿河居民,并动员了超过4200名抢险人员投入工作,同时部署了210台套大型抢险设备。在密云水库泄洪之前,向下游五个区共发送了127万条应急短信进行提醒,并通过“北京通”应用程序向230万用户推送了防汛信息。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调度操作实现了与河北省的跨省合作,北运河管理处提前两天向廊坊市报告了水情,并协调了下游闸坝的联合调度,为京津冀地区的防汛协作树立了新的榜样。
分析原文后,以下是对文章内容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和完整性:
分析水文监测数据,本次泄洪过程表现出三个明显特征:首先,洪水传播速度明显提升,密云水库至市界仅需31小时,比2012年”7·21″暴雨时缩短了9小时;其次,河道行洪能力增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潮白河干流的最大过流能力已达1200立方米/秒,比十年前增加了30%;最后,生态效益开始显现,泄洪为河道沿线补充了约80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有效减轻了周边农业用井的供水压力。
根据气象数据,导致本次泄洪的强降雨影响华北北部,密云水库流域的平均降雨量为150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不老屯镇,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到785立方米/秒,为近十年来7月份最大。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精准预泄腾库,密云水库在暴雨来临前已将水位降至146.5米,预留了2.81亿立方米的库容,发挥了水库在”拦峰削峰”中的关键作用。
然而,本次泄洪也揭示了某些问题:潮白河下游部分河段存在违章建筑阻碍水流,3处跨河管线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区级防汛物资储备不足,设备调配存在时延;平原河段的洪水预报精度仍有提升空间。为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已启动”潮白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2亿元疏浚扩挖28公里河道,并建立全流域智能感知网络,提高洪水预报预见期至36小时。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次泄洪是对北京水网调度能力的全面考验。通过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和潮白河等多工程联合调度,不仅确保了城市防洪安全,也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泄洪期间,1.3亿立方米的水量得到了有效利用,其中4500万立方米用于向密怀顺水源地回补地下水,6000万立方米用于北运河生态补水,剩余水量经过科学调度汇入海河流域水系。这种”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