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的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签署了一项新的关税协议。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对从欧盟进口的商品征收15%的统一关税,这一比例低于之前所威胁的30%。作为回报,欧盟承诺将在未来几年内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并采购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与军备。这一协议避免了全面贸易战,但对于德国来说,这既是胜利,也可能是代价高昂的妥协。
路透社报道指出,冯德莱恩在会议结束后表示,15%的统一关税是“我们能争取到的最佳条件”。她认为特朗普是一位“强硬的谈判对手”,但强调该协议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带来了“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对于德国来说,该协议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缓冲,也存在隐忧。德国总理默茨对协议表示支持,认为它“避免了可能严重打击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冲突”,并强调降低汽车关税对德国至关重要。
然而,新的关税标准仍高于拜登政府时期的平均水平(约2.5%),对德国经济构成实质性影响。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估计,该协议每年将使德国经济增速下降0.13个百分点,对汽车业的冲击尤为严重。
除了汽车,部分欧盟商品仍享有豁免,如飞机零部件、部分化工品、仿制药和关键原材料。钢铁和铝则继续维持50%的高关税。
尽管避免了更严重的冲突,德国政界和商界对此的态度并不统一。欧洲议会基民盟议员卡斯帕里认为,该协议“至少为德国和欧洲工业带来了可预测性”,尽管15%的关税增加了成本,但“不会压垮供应商”。他认为,美国消费者将首先感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社民党议员、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指出,该协议“极不平衡”,欧盟对美投资的规模“可能以牺牲本区域利益为代价”。德国对外贸易协会主席詹杜拉则直言,该协议是“痛苦的妥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关税,都是对零售商生存空间的压缩。”近期,美国与其他国家签署了相似协议。在上一周,特朗普总统公布与日本签订了一项类似协议:对日本商品征收15%的关税,作为交换,日本将投入5500亿美元投资于美国,订购100架波音飞机,并增加对美国大米的进口。此外,美国已与英国、越南和菲律宾建立了类似的贸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