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令人心酸。众人原本对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的重要阅兵式抱有期待,期望能够见到这位美国政坛的“老面孔”。然而,就在热度尚未攀升之际,外媒突然披露,9月份的北京之行已悄然从双方日程中取消。连表面的客套和尊贵的“座上宾”待遇都未保留,这显然是对美方长期自抬身价的一次直接打击。这样的打脸来得如此迅速,可能连特朗普团队都来不及作出反应。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此次未能让他参与重大场合,并不意味着将完全将其排除在外。外界对于“中美关系是否即将破裂”的猜测毫无根据。实际上,中美双方都清楚彼此所处的位置,这种外交策略并非一锤定音的“大事化小”。
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确实需要,访华时间可以推迟至10月或11月,等待APEC峰会前后再行安排,甚至具体的行程安排已经悄然制定。然而,这种草率的安排不禁让人质疑:美国还能拿出何种像样的筹码?
事实上,在这场游戏中,美国惯用的策略是“推诿扯皮+阴谋阳谋”。他们并非坐下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抓住机会就摆出架子、放出狠话、推卸责任。
一边高喊合作,一边却在AI等高科技领域加大限制力度。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察觉到,美国高官甚至自己都不禁讽刺:若是中国技术后来居上,那只能怪自己愚昧和短视,这恐怕是在暗示国内的盟友。
现在,特朗普频繁地发表关于“AI战略”的言论和制定相关政策,不过是在进行团结封锁,无法忍受他人迎头赶上。表面上标榜“保护环境”,暗地里却大开绿灯,让芯片工厂和数据中心如同野草般迅速扩张,四处寻找新一轮资本利益的突破口。这种讽刺意味十足。
更令人愤慨的是,这种表面上推动合作、实际上暗中设阻的策略,几乎成了美国政客们的常态。你提出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他们却总是想筑起高墙、拉起小圈子;你提出追求贸易共赢,他们却坚持科技竞争的冷战思维。
更令人捧腹的是,特朗普口口声声说要访问中国,背后却藏着多少算计?他是真心诚意,还是又一次“作秀”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事实表明,只要美国方面一天不摒弃傲慢和恐惧,不真正面对全球新格局,中美之间的任何盛大宴席都只是表面文章,连象征性的“座位”都显得无足轻重。
目前的形势多次表明:双方能否就实质性且有价值的事务展开对话,关键在于美国是否愿意摒弃旧有的手段,不再采取表面文章。不应总是以“国家安全”和“科技优势”为借口,将合作的可能性彻底封锁。
无论APEC峰会的座位如何安排,中美元首的会晤内容如何,我们期待的是实质性的内容和真实的诚意。仅凭空谈和空洞的言辞,只会让人感到愈发寒心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