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以官方身份访问美联储总部,这是自20年前以来首位访问的美国总统。这一罕见的总统与美联储主席的直接对话,打破了白宫与美联储之间长期保持的距离。
在7月24日,特朗普总统亲自前往美联储总部,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高达25亿美元的“装修门”事件进行了直面交锋。
然而,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财务问题,可能只是特朗普心中更大问题的导火索。
这次总统与美联储主席的罕见对峙
美国总统通常不会以官方身份访问美联储,这一做法是为了凸显美联储相对于白宫的独立性。
回顾历史,美国总统仅三次访问过美联储:1937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出席总部大楼的剪彩仪式,1975年福特总统出席美联储理事的宣誓典礼,以及2006年小布什出席本·伯南克就任美联储主席的宣誓仪式。前三次访问都是总统的礼遇,而此次特朗普的到访更像是一种挑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选择在周四访问,距离美联储下一次公布利率决议(7月30日)仅剩一周时间;同时,他在美股尾盘时段出现,显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的潜在冲击。
在当天,特朗普与鲍威尔一同参观了美联储总部的翻新工程。在施工现场,两人戴上安全帽,并肩站立,表情严肃。面对镜头,特朗普突然出示了一份列出建筑成本的文件,直接向鲍威尔询问为何翻修成本增加。场面一度变得尴尬。鲍威尔取下眼镜,仔细查看文件后解释称,成本数字中还包括了另一座早已完成翻修的大楼的费用。
根据美联储官方网站最新发布的装修预算说明文件,美联储总部Eccles大楼自1937年投入使用以来未曾进行全面翻修,目前翻新预算已高达25亿美元,超出了最初预计的7亿美元。对于外界的质疑,美联储解释称,关税和材料成本的上升是造成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孙冰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特朗普此次参观翻新中的大楼,实际上是在对美联储进行“敲打”,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加压力。
在参观过程中,特朗普再次强调,他只希望看到利率降低,并无意解雇鲍威尔:“我认为没有必要解雇他……我只想看到利率下降。”特朗普甚至推测,如果美联储将利率下调三个百分点,美国将能够节省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支出。
然而,资深市场专栏作家James Mackintosh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特朗普越是公开对美联储施压,实现其降息目标的可能性反而越小。特朗普访问美联储后,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美联储在7月份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高达97.4%,降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9月份降息的概率也仅有62.1%。
美联储7月保持利率稳定的可能性高达97.4%
图源:芝商所“美联储观察”
尽管特朗普否认了解雇鲍威尔的意图,但近期白宫官员不断释放信号,暗示预算超支等争议可能成为鲍威尔“失职”的借口。然而,从法律和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这一行为将面临重重障碍。根据1913年颁布的《联邦储备法》,美联储理事(包括主席)在其任期内只能因“正当理由”(如效率低下、疏忽或渎职等严重不当行为)被总统罢免。在美联储百年历史中,没有联储主席在任期内被强制罢免的先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特朗普罢免鲍威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政策分析师埃德·米尔斯(Ed Mills)指出,最高法院已明确表示不会支持总统解雇鲍威尔。他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寻找一个借口来解雇他,或者制造足够负面的氛围,使得鲍威尔自己选择辞职。”
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明年将更加积极地降息。交易员目前预计美联储明年将降息75个基点,而今年4月份的预期仅为25个基点。这一变化表明,市场越来越相信,随着鲍威尔明年5月任期结束,美联储更有可能迎合白宫的要求而降息。
特朗普的真正意图:将经济问题“推责”,为未来政策铺路。
特朗普持续对鲍威尔施压,背后动机复杂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尽管罢免鲍威尔的可能性不大,特朗普依然对其持续施压,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考量,并已开始为未来做打算。
首先,经济方面的诉求是特朗普施压的主要原因。他一直批评鲍威尔的加息周期对经济增长造成了拖累,并强烈要求大幅降息,以改善房地产和制造业的融资环境。这种施压不仅是为了短期内经济增速的提升,更是试图将美联储描绘成阻碍经济复苏的“绊脚石”。
其次,政治上的甩锅也是特朗普的目的之一。在未来的经济放缓或通胀未达预期的情况下,特朗普可以将责任巧妙地推给鲍威尔,声称“是美联储的错误政策”导致了问题,以此摆脱白宫的责任。财经记者Brett Arens曾直言,特朗普需要一个替罪羊,一个为他造成的经济失败承担责任的人。因此,对鲍威尔的攻击还将持续。Arends认为,特朗普正在精心炮制一种说法:经济中发生的任何糟糕情况都是美联储和鲍威尔的错,而不是总统关税政策给市场和经济带来的混乱。
最后,特朗普在为未来布局。鲍威尔的任期将在2026年5月届满,特朗普希望通过持续削弱其权威、积累舆论压力,为未来任命一位更符合自己意愿的新美联储主席奠定基础。PIMCO的经济学家蒂芙尼·怀尔丁(Tiffany Wilding)指出,尽管直接罢免鲍威尔的可能性很小,但总统将通过未来的理事任命来塑造美联储,首先是明年1月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任期届满,以及5月鲍威尔主席任期届满。怀尔丁还观察到,被外界猜测的潜在继任人选,可能会主张更快、更大幅度的降息,这与政府的意图不谋而合。
这种做法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构成了系统性冲击。长期以来,美国总统与美联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货币政策决策被政治化。特朗普的干预打破了这一惯例。
孙冰岩认为,一旦美联储失去独立性,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那么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也就没有中立性可言,变成了“特朗普说了算”。这对美国金融是根基性的影响。因此,特朗普往往采取“说大话”的方式引导舆论,但实际行动非常谨慎。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之间有天然矛盾:总统需要对短期内选民的经济利益负责,需要降息放水刺激经济以讨好选民。而美联储从创立之初就不是为总统服务的,对内它需要保证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对外要维护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如果总统说啥就是啥,整个市场就会乱套。”上周,市场对鲍威尔可能被罢免的情景进行了一次“预演”:从“立即解雇”的传言迅速演变为特朗普的否认,短短一小时之内,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了0.11个百分点,而其与5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差距也达到了自2021年以来的最高点;美元兑欧元的跌幅超过1%,美股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孙冰岩分析称,目前,美国总统与美联储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特朗普公开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试图通过提前任命下任美联储主席,以“影子主席”的身份来影响市场。因此,美国国会很可能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正,一方面是增加总统罢免美联储主席的难度,另一方面是收紧总统提名美联储主席的程序。这是因为,议员们致力于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而要维护美元霸权,就必须保持美联储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