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北京燃油车全面禁止加入网约平台”信息不属实,中国网约车分会撤回并道歉
信息如下: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宣布“北京燃油车将全面禁止加入网约平台”。然而,7月23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发布了一则道歉声明。声明中指出,7月22日,《中国网约车分会》公众号发布的一条关于“北京燃油车全面禁止加入网约平台”的简讯,由于未经过权威部门的核实,导致公众产生了误解。目前,该条信息已经被撤回。根据《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的现行规定,申请在北京市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其需满足的条件并不包括禁止燃油车加入。同时,北京市内的主要网约车平台也尚未发布任何官方关于禁止燃油车加入的通知。
谣言:湖北宜昌一游船突然倾覆,30人落水?
近期,网络流传一则关于“湖北宜昌游船意外倾覆,30人落水”的图文消息。然而,海事部门经过调查确认,该信息为虚假信息。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并未发生此类事故,同时也没有注册名为“三峡观光6号”的船只。
错误观念:食用荔枝会导致驾驶时血液酒精浓度超标,从而构成酒驾违法行为?
真相:这种说法存在夸大成分。荔枝含有高糖分,当荔枝受损或存放过久时,其果皮和果肉表面的酵母菌会将糖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即酒精。此外,人们在咀嚼荔枝时,口腔中的糖分可能会残留,口腔内的某些细菌在无氧环境下也可能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尽管口腔内细菌产生的酒精量非常少,但鉴于呼气式酒精检测仪的高灵敏度,短时间内食用大量荔枝仍可能导致呼气中酒精含量升高,从而被误判为酒驾。然而,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很久,复测后即可排除酒驾嫌疑。另外,可以申请进行血液酒精检测,因为所食用的荔枝量很难引起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显著变化,更不可能达到酒驾或醉驾的标准。
实际上,公安交管部门对此也有相应的提醒:只要及时告知执法人员自己吃了荔枝,并顺利通过检查,就不会有问题。
报告:昆明警方依法逮捕散布虚假警情通报者
信息摘要:7月23日,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公布警情,指出近期网络上有不法分子散布虚假“警情通报”,声称昆明发生严重伤亡事件,导致网络热议。警方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29岁的白某某和18岁的陈某某为获取关注,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虚假警情,导致谣言蔓延,扰乱了社会秩序。警方在查明真相后,依法对二人进行了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