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时间,他都是台湾电影第一人

台湾 「新电影运动」之前有四大导演的说法,指的是胡金铨白景瑞、宋存寿、李行。

四人之中,在我看来,胡金铨美学成就最高,白景瑞次之,李行排最末。

但李行的「官方地位」最高,所以这件事值得深入探讨一下。

李行堪称著作等身、名声显赫、地位崇高,但他的职业生涯之所以顺风顺水,很大程度上在于抓住了台湾政府的审美口味,继而将其包装为符合传统世俗伦理的形貌。

图片[1]-在很长时间,他都是台湾电影第一人-阿旺资源分享网

《侠女》(1970)

在这一点上,李行是一个谢晋式的导演,他的既往作品,和内地十七年电影以及后来的样板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们自然不能简单地将1949-1980年之间的台湾电影和同时期的内地电影进行粗暴的对比。毕竟,一个经济开放+政治封闭地域的电影业,和一个经济+政治双重封闭的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图片[2]-在很长时间,他都是台湾电影第一人-阿旺资源分享网

《秋决》(1972)

1949年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电影资源分配是这样的:80%留在内地,15%转入香港,只有5%被运送到台湾。这也决定了在之后平行发展的电影业里,台湾落在了最后。

所以在这种困境起步、筚路蓝缕的背景下,像胡金铨、白景瑞、宋存寿、李行这类老派导演,确实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1949-1980是台湾电影的建设和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类型,可以归纳为四个头:拳头(武侠片)、枕头(琼瑶片)、锄头(乡土片)、降头(政宣片)。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大行其道的黑色电影、奇幻片、情色片等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