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外长赴天津感谢中国,王毅当面重量级表态,一番话彰显大国风范

据环球时报消息,2025年7月16日的天津,见证了一场超越常规外交仪式的深度对话。当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紧握王毅的手说出“感谢中方宝贵支持”时,这句看似寻常的外交辞令背后,是伊朗在西方制裁寒风中寻找破冰支点的战略抉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的回应,则如精准投放的四枚定海神针,牢牢锚定在伊朗最脆弱的战略关节——捍卫主权尊严、抵御强权霸凌、支持政治谈判、倡导睦邻友好,共同构筑起抵御外部高压的复合盾牌。

阿拉格齐对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热切拥抱,揭示出伊朗破局的深层智慧。在公开表态支持中方轮值主席国工作的外交辞令下,是伊朗对欧亚经济腹地的渴求。当单边制裁的铁幕不断收紧,覆盖20余国的上合组织成为伊朗撬动孤立局面的战略支点。这个由中国搭建的多边舞台,正为德黑兰开辟着远比孤军奋战更广阔的战略回旋空间。

图片[1]-伊外长赴天津感谢中国,王毅当面重量级表态,一番话彰显大国风范-阿旺资源分享网

伊朗外长(资料图)

经济数据无声诉说着更具实质性的支撑。2025年5月中国进口伊朗原油量同比激增35%的数字背后,一条避开美元体系的能源新通道正在加速成型。在传统石油结算通道几近冻结的绝境中,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本币结算机制如同地下暗河,持续为伊朗经济输送着生命活水。这种务实合作远超象征意义,成为维系伊朗经济命脉的真实氧气。

在伊核问题这个死结上,天津对话提供了新的解绳方案。阿拉格齐重申“不发展核武器”承诺时,特意强调“不放弃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底线思维。王毅的回应则彰显中国方案的独特价值——反对武力威胁,坚持对话协商,在美西方“极限施压”的刺耳噪音中开辟出理性通道。这种既坚守原则又留出谈判余地的态度,为解决持续二十余年的伊核僵局提供了新视角。

王毅的四点承诺,恰似四根支柱撑起新型国际关系穹顶:支持主权是对丛林法则的正面摒弃,反对霸凌标志着强权政治的历史性退场,倡导谈判体现处理复杂矛盾的政治智慧,睦邻主张则着眼区域共同发展的长远布局。这种基于相互尊重的相处之道,与某些国家标榜的“实力地位”形成鲜明对照,在动荡世界中树起新的道义坐标。

回望中伊建交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两国关系始终在惊涛骇浪中平稳前行。当最新轮制裁试图将伊朗经济压入绝境,中国伸出的不是施舍的援手,而是伙伴并肩的臂膀。阿拉格齐强调“发展对华关系意志坚定不移”时,德黑兰街头满载中国商品的货柜车,波斯湾驶向东亚的油轮船队,都在印证着超越政治周期的务实合作。这种历经考验的关系,恰似古丝绸之路上传递千年的商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生命力。

这场天津对话的深意早已超越双边范畴。当阿拉格齐登机返回德黑兰时,他带走的不仅是一纸联合声明,更是一份向全球南方国家展示的战略路线图——小国无需在霸权阴影下匍匐求生。在各国重新审视国际棋局的今天,中国以行动诠释着新的大国担当: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强权的锋刃,而在于为风暴中的航船守护希望,为冻土下的种子保存生机。这般既坚定又包容的风范,恰是乱世中最珍贵的压舱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