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一小区,始建于1958年,目前正在进行回迁工作,已有半个月的时间。
7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探访了这座目前上海最大的原拆原建小区——彭一小区。从彭浦新村地铁站下车,沿天桥向东望去,可以看到一排排崭新的高层电梯住宅,楼间距宽敞,内部道路开阔,草坪上洒满阳光。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的信息,经过近四年的改造,彭一小区原址的40幢非成套老旧住房已变为17幢高层住宅,每户都有独立的门、厨房和卫生间,还配备了电梯、地下停车库和小区公共绿化,环境条件堪比新建的商品房。
原住民王阿姨向记者回忆,过去的房子面积很小,一梯三户,共用卫生间和厨房。她最近拿到了新房的钥匙,特地回来一趟,以便决定是出租还是出售。王阿姨从中介小李那里得知,小区内有很多新房被挂牌出售或出租,甚至已经有一套完成了交易。
“二房东已经把月租炒到了近3000元!”中介小陈向王阿姨透露。
改造升级后的上海彭一小区
图源:每经记者 包晶晶
小区历史概述
彭浦新村的建立与彭浦工业区的形成密切相关,该小区的规划始于1956年,位于广中路南侧,最初建设了12栋共计2万平方米的单身宿舍。
随着工业区的不断扩张,员工的居住需求日益凸显。遵循“生产与生活就近”的原则,彭浦工业区的职工住宅被安排在工业区北侧,即共和新路东部、场中路以北的区域,并命名为彭浦新村。
彭浦新村距离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大约7.5公里,与彭浦工业区北缘相距1.5公里。经过多次扩建,至1985年,彭浦新村的用地面积达到362公顷,发展成为一座完整的大型综合性居住区。
彭一小区拥有94种不同户型设计
彭一小区自启动原拆原建工程以来,至今已历时超过六年。
自2019年5月改造意见征询开始,至2021年12月工程正式动工,再到2025年6月底居民陆续搬回,整个过程中,居民们的参与热情始终高涨。
王阿姨表示:“我们搬离家园不到四年,由于原住房面积较小,每月的租房补贴为2900元,实际上并不足以覆盖所有费用,尽管如此,我们也愿意为此新居的建设做出牺牲。”
彭一小区并非彭浦新村片区内首个进行改造的小区。根据静安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报道,相邻的彭三小区分五期进行改造,耗时长达14年4个月,改造周期较长。
彭一小区共有362户产权房,每户都拥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针对这部分房屋,旧改办公室制定了方案,为产权房提供约2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增量,并优化房型设计。增量费用中,政府承担80%的费用。而对于租赁房,虽然仅增加约2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但由于获得了独立厨卫和阳台,实际套内总增量可以达到14至17平方米。
住宅装修规定
尽管该住宅区存在94种不同的户型设计,且部分楼栋采用一梯四户或二梯十户的布局,厕所与走廊中行人对视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给居民带来了尴尬。
在实地看房过程中,记者遇到一位即将搬回居住的居民,他正打算逐层走访,寻找愿意出租的房源。“我的房子面积超过80平方米,小区环境宜人,我们一家三代都希望同住一处,所以考虑在楼内租用一套小户型。然而,询问下来,租金价格普遍偏高。”
“中介告诉我,目前的月租金大约在2800元左右,这对于每月的生活费补贴来说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王阿姨这样表示。
租售意愿活跃,房东对房价预期看涨
记者观察到,在小区内,频繁有骑电动车的人驻足路边,他们询问过往行人:“有租房需求吗?想出售房产吗?”
位于彭一小区北面的闻喜路,与彭三、彭五、彭七等多个大型社区相邻,沿线一栋楼底商就有三家房产中介机构。在记者停留的短短10分钟内,就有居民前来询问“彭一小区当前的挂牌价格情况”。
彭一小区的房东对于房价持有较高的期望。例如,一套位于5楼、面积为77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其挂牌价为460万元,单价达到59740元/平方米。
在小区销售的房产中,有一类房屋尽管与普通商品房相比存在显著不足,却依然吸引了众多目光。就在正式回迁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已有一套大面积房源成功售出。与此同时,经过升级改造的彭三小区,在贝壳平台上6月份的成交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51274元,而挂牌均价则为每平方米50097元。
贝壳数据显示,6月份的平均成交价格为每平方米51,274元。
“这套房子的成交价为750万元,面积133平方米,非常受欢迎。这个户型在该小区中仅有3套,价格上没有太多商量的空间,房东并不愿意进行谈判。”中介小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着房源表说道。
然而,根据规定,这类房屋是不允许进入市场交易的。
“如果房屋性质为承租房,我们可以先将其交由您装修并入住,待三年后,您就可以办理产权证,之后过户到您名下。”小李这样解释。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这种交易方式肯定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