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七之夜,中国民众因这一枪声而觉醒!
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它是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面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夜间,驻扎于丰台的日本军队在卢沟桥北部的地区进行了一场模拟攻击卢沟桥的军事演习。到了11时,日军声称在演习中有一名士兵失踪,以此为由要求进入中国城内搜查。面对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迅速包围了宛平县城。
7月8日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了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与日军达成协议,决定派遣双方代表进行调查。然而,凌晨4时50分,日军对宛平县城发起了攻击,占领了宛平东北的沙岗,并由此开启了攻城的战斗。当天,日军对宛平城进行了三次连续的攻击,但每次都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同时,北平当局命令驻军坚守卢沟桥,而国民政府外交部则向日本大使提出了口头抗议。
从7月11日开始,日军用大炮轰炸宛平城及其周边地区,战火蔓延至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地。日军还派出飞机在各地进行侦察和扫射,战斗时断时续。
7月28日,日军对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超过5小时的激战,中国守军伤亡超过2000人,北平最终失陷。9月22日,经过多轮谈判,国共两党正式建立了以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启动,从而开启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主战场。
卢沟晓月血色史
——
七七事变全景记
第一章
卢沟桥上阴云密布:战火初燃夜如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正值酷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却笼罩在一层不寻常的阴霾之中。永定河的波涛在黄昏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十七孔桥宛如卧龙蜿蜒,桥头的石狮子静默地注视着北岸的日军驻营。
那些身穿黄呢子军服的士兵,在暮色中操练,刺刀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仿佛正在演练攻占此桥、此城的战术。
驻守宛平城与卢沟桥的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为吉星文。当晚,他正在团部灯下研究地图,突然听到城外传来军靴踏地的声音,夹杂着日语的口令。一名勤务兵匆匆跑进来报告:“团长,北河沿那边,日军又在进行演习!”
吉星文轻应了一声,手指在地图上卢沟桥的位置上划过——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日军以“演习”为名,频繁在战略要地卢沟桥附近徘徊,其意图显然。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对岸闪烁的篝火,眉头紧锁:“告诉士兵们,今晚要加派岗哨,枪支不离身,眼睛要瞪得大大的!”
此时的二一九团,编制约一千二百余人,成员多为河北、山东的壮士,武器擦拭得锃亮,心中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三营营长金振中守在桥头堡,摸了摸腰间的大刀——这是二十九军的传统,刀鞘上刻有“杀敌报国”四个字。他向身边的新兵小王示意:“小子,害怕吗?”
小王握紧手中的汉阳造,声音略显颤抖:“营长,我们守的是自己的家园,有什么可怕的!只是……他们为什么总是来骚扰?”
金振中冷哼一声:“狼盯着羊圈,能不骚扰吗?记住,我们的枪杆子不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
夜幕降临至亥时(约11点),对岸日军营地突然陷入混乱,手电筒的光束四处乱射,零星的枪声响起。不久,一名汉奸翻译官陪同日军军官来到宛平城下,用公鸭嗓喊道:“城上的听着!我方一名士兵在演习时失踪,肯定是进入了城里,快快开城搜查!”
城楼之上,负责值班的连长陈树声愤然吐了一口唾沫,怒斥道:“放屁!在我的眼皮子底下,人怎么就进了城?”
他随即转身,对传令兵下令:“告诉团长,鬼子又来生事!”
吉星文迅速赶到城门前,只见日军已在外围摆开阵型。他隔着城墙冷静地喊话:“我们对此事并不负责。这大半夜的,你们竟然要求开城搜查,成何体统?如果一定要查,那就等到天亮吧!”
日军指挥官森田联队长怒吼:“八嘎!耽误了皇军的大事,你们能承担得起责任吗?”
在双方对峙之际,日军已经无声无息地完成了对宛平城的包围,黑洞洞的炮口正指向城楼上的垛口。
第二章
黎明炮声震破晓月:宛平城英勇抗敌
在七月初八的凌晨2时,副军长秦德纯焦虑的电话声打破了团部的宁静:“星文,日军同意先行调查,你务必稳住,绝不能先行开火。”
吉星文紧握电话,声音颤抖:“副军长请放心,全体士兵都蓄势待发,但若日军胆敢擅闯一步……”
话音未落,城外日军已开始集结,马蹄声和装甲车履带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
4时50分,一声巨响划破夜空——
日军炮兵率先开炮,宛平东北沙岗瞬间升腾起浓烟。随后,机枪声如同暴雨般倾泻向城头。“鬼子开火了!”
金振中大骂一声,挥舞大刀:“兄弟们,跟我上!誓死守卫沙岗!”
小王紧随队伍冲锋,耳边子弹呼啸而过,他目睹身旁的老兵突然倒地,胸膛染成血红。“快趴下!”
班长将他按进战壕,子弹击中土墙,溅得他满脸泥土。他颤抖着装填子弹,班长怒吼:“瞄准后再射击!让那些小鬼子见识到我们二十九军的厉害!”
吉星文在团部里听到炮声震耳欲聋,抓起电话怒吼:“各营注意!坚守阵地,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后退一步!”
他冲出房门,正好看到通信兵奔跑而来:“团长,东门情况危急,日军已经攻上来了!”
他拔出手枪:“跟我来!”
在城东门下,日军士兵正利用云梯向上攀登。一名士兵刚将头伸出,便被守军一枪击中头部。然而,日军如同蚂蚁般源源不断地涌来,城墙上的士兵们纷纷投掷手榴弹,挥舞刺刀,喊杀声震得永定河水都为之颤抖。二等兵李石头在投完最后一颗手榴弹后,抄起大刀跃上城墙,怒吼道:“狗日的,上来啊!”
话音刚落,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喉咙,他瞪大眼睛,手中的大刀还悬在半空,身体却重重地跌落下去。
从清晨到正午,日军对宛平城发动了三次猛烈的攻击。在第三次进攻中,日军坦克开道,城墙被炸出一个缺口。金振中带领敢死队冲上前去堵住缺口,子弹打光后便用刺刀肉搏。他左臂中弹,鲜血淋漓,但仍挥舞着大刀砍倒了两个日军士兵。突然有人喊道:“营长,背后!”
他迅速转身一刀劈去,却被另一名日军从侧面刺中腹部。在倒下的那一刻,他紧紧抓住身边一名战士的腿:“守住……别让……”
话未说完,他的头一歪,再也没有醒来。
这一天,二一九团伤亡三百余人,鲜血染红了卢沟桥的石栏。小王在跟随幸存者撤退时,双腿仍在颤抖,怀中紧抱着金营长的那把大刀,刀身上的血迹已经凝固,宛如一条条暗红色的蛇。
第三章
烽火横扫平津:南苑激战英雄志
自七月十一日开始,战事急剧升级。日军集结大量兵力,火炮和飞机齐发,宛平城陷入一片火海。吉星文站立在残破的城墙上,目睹城外日军营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容铁青。传令兵急报:“团长,军部严令,坚守卢沟桥!”
他微微颔首,嗓音沙哑难以成声。
——
近几日,部队伤亡惨重,能持枪作战的士兵已不足七百人。
此刻,北平周边的南苑、北苑、西苑已成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副军长佟麟阁在南苑指挥中心拨通师长赵登禹的电话:“舜诚,敌军来势凶猛,我们身后便是北平城,绝不能退让!”
赵登禹在电话那头声音洪亮:“副军长请放心,我赵登禹麾下之军,绝无畏缩不前的懦夫!”
七月二十八日的黎明时分,日军三个联队在空中飞机和地面坦克的支援下,猛攻南苑。佟麟阁指挥部队在大红门一线进行顽强抵抗,子弹耗尽后,他们便以大刀进行肉搏战。即便腿部受伤,副官劝他撤退,他仍瞪大眼睛怒吼:“此刻正是军人效命疆场的时候,岂能退缩?”
就在他话音刚落之际,敌机突然俯冲投弹,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佟麟阁壮烈牺牲,年仅四十五岁。
赵登禹率部前来支援,却在黄亭子遭遇日军的伏击。他身受多枪,倒卧在血泊之中,仍努力挣扎着对部下说:“军人战死沙场,乃分内之事……
告诉我的兄弟们,坚守……”
话音未落,他气绝身亡,年仅三十八岁。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守军伤亡超过两千人,南苑最终失守,北平城完全暴露在日军的铁蹄之下。
当这一消息传至宛平城,吉星文一拳狠狠砸向墙壁,鲜血从指缝中渗出:“佟副军长!赵师长!我们的兄弟们,我们要为他们报仇!”
全团官兵痛哭流涕,他们的哭声中充满了悲愤,更充满了誓死奋战的坚定决心。
第四章
血染山河:全民抗战的烽火燃起
进入七月末,首都北平已陷入敌手。当二一九团残部奉令从卢沟桥撤退之际,吉星文将领回首凝视那座被鲜血浸染的石桥,桥上的石狮子仿佛也在默默流泪。他激励身边的士兵:“永远铭记这一天,铭记这血海深仇。只要我们还有一人,就要与侵略者战斗到底!”
在这场从七七事变爆发至北平陷落的战役中,二十九军将士共有超过五千人献出了生命,仅南苑一役就伤亡两千余人。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领,还是初入军营的新兵,他们均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践行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豪迈誓言。
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实际上却在进行侵略。所谓的“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实际上是日军故意制造事端的幌子——后来日方也承认,他只是去方便,很快便归队。然而,这个借口却成为了他们轰炸中国领土的“理由”。
从卢沟桥到宛平城,从南苑到北平城,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不放过老人和儿童。在宛平城外的麦田里,遍地都是被日军刺刀杀害的百姓;在北平街头,日军的巡逻车横冲直撞,枪声不断划破寂静。
尽管如此,北平的陷落并没有让中国人屈服。七月底,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九月二十二日,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
卢沟桥的枪声如同一声惊雷,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自此,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中华儿女拿起武器,投身战场。那些在卢沟桥英勇牺牲的士兵,那些在南苑浴血奋战 heroes,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用生命点燃的抗战火焰,终将蔓延开来,将所有侵略者烧尽。
结语
月映山河,民族精神永存
今日重游卢沟桥,昔日的石狮子依然守护在桥边,但它们的身上已留下了往昔战斗中子弹的痕迹。永定河水绵延不断,宛如在低语那场悲壮的战斗。吉星文后来带领部队参与了台儿庄战役,金振中康复后继续投身抗日事业,小王则随部队南北转战,手中紧握着从营长那里接来的那把大刀。
那场战役的结局,是北平的陷落,是国土丧失的痛苦;然而,其意义在于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号角。在佟麟阁倒下、赵登禹牺牲、无数士兵血染沙场之际,他们用生命向世界宣告:中国不可欺,中国人不可辱!
史册将铭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华全面侵略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拉开序幕。卢沟桥上的弹孔、宛平城头的血迹、南苑荒野的忠骨,都在默默诉说着一个真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凭借血肉之躯铸就的;今日的和平,是先烈们以生命换来的。
在夜幕下,卢沟晓月的景象依然如故,然而在那皎洁的月光中,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同时也蕴藏了几分永不熄灭的力量。月光洒在石桥之上,洒在潺潺的河水中,亦洒在每个铭记历史的中国人心间。
——
勿忘国耻,吾辈当奋发图强。